|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黄国古史新考

黄国古史新考

关键词:黄国古史新考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黄国古史新考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as34227119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719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本文试就考古与文本记载两方面来对古黄国的历史进行探讨。

    (一)文本中的黄国历史

    就文本记载而言,关于黄国的材料并不是很多。最早可见于甲骨文卜辞中的“伐于黄尹”,由此可见黄国商代已存在。而《竹书纪年》中则有“(夏)后相继位,二年,征黄夷”,但由于《竹书纪年》的成书时间与传说中的夏相隔久远,故此记载尚待探讨。

    至于黄国史实见于《左传》的,多与楚齐两国有关。桓公八年(前704),“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由此可见黄国与楚国关系并不是很好,因此庄公十九年(前675)楚文王“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而《左传》僖公二年的“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以及僖公三年的“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则说明了黄国采取了联齐抗楚的策略。僖公四年, “秋,(齐)及江人、黄人伐陈。”僖公五年,“楚斗谷于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此时表明楚国开始对这些不归附的国家进行武力征伐了,而黄国自然不能幸免。

    《左传》僖公十一年,“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左传》僖公十二年,“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事在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文本中的黄国史料大致就是这些,至于其他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也无外乎此,这里就不再一一引述了。

    纵观春秋时期黄国的历史,不难得出,由于间杂在楚国与齐国两大国之间,弱小的黄国必须倚其一而抵另者。这样一来,其存亡的关键在于所倚之国。因此当所倚之国没有援手时,其自然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而至于黄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江、黄,楚之东北境,可以出兵以截齐后者,得江、黄,则师无左顾之忧也。”因此,黄国对于楚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亦因此黄国避免不了为楚所吞并。

    (二)考古中的黄国历史

    到目前为止,关于黄国的考古发现已有不少。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黄国古城的发现。黄国古城发掘于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城西约六公里的隆古乡,城址位于淮河南岸,小潢河之西,平面呈长方形,年代大约界定于西周晚期与春秋早期。其中已确定的城门遗迹有三处,而西城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显然与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加强城门防御有关。其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青铜礼器和镞、戈、矛、剑等兵器残片,并有铜镞、蚁鼻钱出土。

    而在黄国古城西约二十公里今光山宝相寺一带,相继挖掘出了黄君孟夫妇墓以及黄季佗父墓。其中出土了大量玉器铜器,铜器如鼎、豆、壶等,玉器如璧、玦、兽面饰等。其中黄君孟夫妇墓中所出铜器铭文颇有研究价值。黄君自作器一律自称为"黄君",表明其黄国君主的身份;而黄君1为夫人作器,却一律改称"黄子",因周封黄为子爵,子乃爵称.

    关于其他黄国考古中所出土的文物,比较著名的有傒氏铜器。如清宫旧藏叔单鼎,铭曰:“唯黄孙子傒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用。”郭沬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谓 “殆谓黄君之孙子,即黄国公族。傒为作器者之氏。”今湖北随县熊家老湾也出土一件黄国铜鼎 。这一带古属曾国版图,这几件黄器应是黄国女子嫁到曾国时陪嫁的媵器。曾为姬姓,可见嬴姓之黄与姬姓之曾是有婚姻关系的。

    其实关于考古中发现的考古文物,其他还有许多,这里只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能够最大程度的对黄国历史进行镜像还原。相对于文本记载来说,考古中发现的历史对文本记载起着论证与补充作用。而一切只要是能够还原历史的,我们都可以借助。其实我们所还原的只是独特的某个历史性东西,给历史以最接近于本来的史实,也许才是我们所有活动的起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376-3931388 传真:0376-3930469 邮箱:举报电话3930469或邮件jubao#xy0376.work
地址:河南省潢川县宁西路与二环路交叉口往西100米路南 邮编:465150
Copyright © 2004-2024 潢川在线网络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