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说老实话,高人太多,我太紧张了

  • 爆冰
楼主回复
个人实名认证个人实名认证
  • 阅读:5412
  • 回复:21
  • 发表于:2019/2/27 13:08:19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说老实话,高人太多,太紧张了,要不是对扶摇心怀感念,我都不敢写了,得!硬着头皮上吧!我是兵痞我怕谁?
    还是光州漫忆哈!这篇可能要叙述较长,没兴趣的可以移驾他处了,不送慢走,留下的表示感谢,感谢支持!实在是忍不住了,我要吐槽了,索性从后往前絮,直接进入槽点。
     第五十几页?忘了,关于潢川“花木兰”的塑造——-李淑贞,人物原型是一位太平天国时期协助丈夫搞团练的年轻美女,练成以后随夫上了湖北前线(本人存疑),遭遇埋伏,男人挂了(一个团练头子为了衬托剧情妥妥滴打了一回酱油——-一闪而过),被大表哥救回,拼死觅活,要回去抢男人的尸体(敢情恩斗白逃出来呀),居然得逞!大表哥上司还赞助了三千军士打游击,决死作战,扬漫张张,旗帜鲜明,最后被设计擒获,吊在城上分尸虐杀...活脱脱一个烈女传人物(前面还有,从后往前说)。槽点是——-缺乏人性,且不说战争让女人无法躲避了,作者在叙述中不厌其烦滴满篇翻译古史原文儿,真是辛苦了。是否设身处地滴替原型思考一下:纵使有这么一位美女,志坚情深,死了老公滴话...应该是万念俱灰、身心皆疲...很恍惚的状态,身边是啥忙儿也帮不上的大表哥和垂涎欲滴、等着接盘的上司(不然送她三千兵丁干嘛?自己能管多少兵呢?还不是等她回心转意了娶回家做小),即使回到家里,按照旧的礼制也需终生守节,余生凄凄,拿这样一位人物做原型——-居心何忍呐!史官对此人物的打造过程中只是围绕她自身进行了一些细节修饰,就急呼呼滴推出来供着了,道理上哩?根本无法讲通的事情,作者未加详查,只是发挥所长,照搬照译罢了,实在是不应该呀!
    接着是位刘姓人士,有点意思,但我看来——-才华也是一般,时逢乱世,无法发挥所长,也是遗憾呐!——-千里赴杭抗英,跟长官建议擒贼先擒王,自己要化妆进城捉拿敌酋,当做人质迫敌退兵,也算是为了功名想出来的好计了,可惜上头嘛!跟现在不少公职人员做事情的思路一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起共进退,不冒尖,求自保,倒是有位固始老几,为老刘头颇费心思,记了下来。闲来无事,希望哪天玩儿性起时,我自己来刨刨这个老刘头的底细。
    黄公一门,令我肃然起敬,我是猪头学渣,又是无赖兵痞,跟我讲大道理——-别介!给各位省把子力气!这一门是黄国本土人士,家住南城金斗湖沿小灌园(早就被扒了,反正我没去扒)、我去过,幼年时进去转过,早已是繁华逝尽,在幽深的灰瓦建筑中走过,确实害怕,眼见前方依旧是庭院深深,还是速速离去。作者在这个地方处理的不错,在有限的篇幅限制下,上至祖辈,下到孙辈,主要人物一一列举介绍,大致如下:黄公一门,世代官宦人家,到了黄炯和黄衮这兄弟二人终于光耀了门庭(一点儿没有打渣子),黄炯这一支,父子忠良、夫妻忠良,即使是抛弃了史官的渲染和鼓吹,其夫、妻、子三人的个人事迹依然是熠熠生辉,子早年光州遇匪起时,与匪兵巷战至死,已为大忠,八年后,匪兵又起破西安(黄炯时任陕西主管),夫妇毅然决然同赴黄泉,整个过程如同叙家常一般,肃穆之情油然而起,壮哉!整理下情绪——-黄衮也不一般,不爱溜须谄媚,备受上司刁难,来来去去反复调任,每每恪尽职守,不惧艰难,皆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干吏也!接下来,子孙后代也并没有搞什么官二代、三代什么的,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享受,虽无大的表现,但也能认真做人,整个家族体现出一种严谨、坚守、秉承的精神;不仅如此,史中还特别提出,族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态度,简直是完人!对这一段的记载和描述,我是服了,不反驳,坚决支持!
    接下来还是槽点,反正是开了口了,我不吐槽的话,也愧对受赠此书的意义,李自成九进光州,不过是反复屠城罢了!作者依然是不吝笔墨,发挥所长,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让俺这学渣是望尘莫及呀!说来说去就是两个数字的问题,清初人口统计一千余人,明后人口统计是八万余人,死光了呗!早年曾经亲眼目睹一个车祸现场的尸体,差点当场吐了出来,血腥的东西就不要过多叙述了,又翻出来一个烈女传,又是几个被虐杀的士绅家属,历历数之,敢情都不是自家人。整个闹匪的故事,我只关心两个细节,喜爱军事,对整个剿匪战争过程较感兴趣,作者也很配合,大段援引古史记载,还是很详细的,可惜,我的古文儿捉急,看不懂(尤其是地名),不能因己私利贬低作者的工作,这事儿怨我。其二就怨作者了,匪起之时,除了一些书呆子士绅挪不开脚步死在家里外(还连累了妻小),另有部分人士乘船顺河而下,逃到了南京,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可以稍微展开一下,这里面的故事会更有趣些。
    说老实话,战争是肯定离不开杀戮和血腥的——————作为曾经的军人,不妨认真滴表达一下我的个人态度: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最好还是让它存在于专业些的史料里,除非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最好不要经常公开示人,一笔带过就行了,亡灵已逝,最好让他们安息,这才是不少人口口声声的人道主义,就如同中日战争,反反复复找出来,什么意思?真的打不过吗?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已,罗辑思维不知道有人看不?卖书滴,介绍过一本书,讲的就是那场战争,作者的观点跟我一样(不是吹牛逼)——-打败中国人的只能是中国人自己,历史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只是怕孩子们接受不了,瞬间牛逼自大起来。在对战乱事件的叙述上,不能用挑毛病的眼光苛求作者,但是下面就不同了,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槽点二——-滥用技能。
    经历战乱,光州城是怎么重建的?明中晚期,受到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的破坏,光州成了断壁残垣,新派来的是一位山东籍的官员李候,到任伊始,整肃团练,开展了紧张的御敌准备工作,遇敌来袭,沉稳应对,略施小计便轻松将敌匪击溃,随后振臂一呼,组织群众整修城墙,后上蔡籍一李秀才作修城碑记以录之,作者整篇录用古文,坑呐!瞬间所有的语文老师在我眼前转了一个遍,真是愧对他们了。这里作者可真是惜墨如金了,拼尽我对古文的理解,稍稍凑出两个剧情点,其一、干部的组织工作能力,把这帮一贯扛二蛋打流球的潢川老几组织起来打仗、修城墙,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深入挖掘的内容了吗?这还不算,要是我的理解没有问题的话,修城墙的时候似乎还有鼓乐相伴——-是不是浮现出大跃进时期的生产情景?其二、实在是力有不逮,晦涩中,我感觉碑记里似乎还提到了建筑资金的问题,惭愧惭愧,但这里面肯定又是一个可供宣传的正能量素材,如此积极的舆论宣传材料,居然用古文略过,实在是不应该呀!反观对烈女的关注——-真不是在作秀,那些话题,在我看来不过是街头巷尾,三五老几窃窃私语的材料罢了,恬着脸叨上几句,瞬间释放一下嗜血和猎奇的小宇宙,还要提防路过的他人特别是妇女,不然的话,就是那句经典的潢骂——-恩还是人白?
    所以,不妨直说,除了黄公的片段是五星外,老刘头的可以忽略不计,但其他滴......该展开的却闪过了,需要遮挡滴倒整得敞亮不少,中差评自己选吧!败笔呀!
习惯就好
  
  • 不能说的秘密
  • 发表于:2019/2/27 14:39:41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直接略过来看评论
开锁5559955
2019-02-27 21:24:24 回复
认识就够了,余生就算了!!!
  
  • 随遇而安。(原版)
  • 发表于:2019/2/27 17:15:20
  • 来自:河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吭吭
有始有终
  
  • 老蘑菇
  • 发表于:2019/2/27 21:01:28
  • 来自:江西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路过
这个人不懒,他留下再多你也拿不到
  
  • 清风
  • 发表于:2019/2/27 21:11:18
  • 来自:河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读后感吧,思维太海阔天空,有点乱
爆冰
爆冰: 实打实滴讲,我不想学鲁迅那套骂人的把戏,只是觉得作者这段儿写的不太好,正能量的东西没有挖掘出来,全用古文儿搪塞,反倒是把一些只适合街头巷议的东西整的是明明白白。
2019-02-27 21:17:37 回复
清风
清风: 回复 爆冰:作者写的还好吧,你觉得一个女人老公死了应该万念俱灰,我都想笑,这女人嫁给这样的老公带的都有几分血性,死了老公以后没人压着,愈发牛逼哄哄,最终二b 成了别人的炮灰,这是同为女人的理解
2019-02-28 07:22:05 回复
爆冰
爆冰: 回复 清风:从你第一次开腔我就知道你不是女人,帮我我谢你,可这段写的确实太渣了,咋天刚刚了解了一下大表哥的情况,既然槽都吐过了,就懒得再啰嗦了,又是一个该说的没说清的错误。
2019-02-28 11:56:26 回复
  • 光州司马
  • 发表于:2019/2/28 7:52:44
  • 来自:河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路过
算命 看相 起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