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房产超市

主题: 光州记忆:陈珦与松洲书院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16621
  • 回复:8
  • 发表于:2019/5/28 11:19:25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光州记忆:陈珦与松洲书院

 



 

 

松洲书院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村,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所创立,系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八闽第一书院”。据《中国教育史》称,以书院为学校名称 “始于唐代丽正书院”,而史料记载,松洲书院的建立比海南的丽正书院还要早十年。按此来说,松洲书院就是中国最早的书院。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 “前庙后校”,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后来松洲书院历经各朝重修,一直保持这种“庙堂兼书院”的特点。

书院历代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于太平军入漳之役被烧毁。后重建。解放后利用为粮仓。“***”中破坏严重。松州书院的格局是典型的三进式,前两进早已倒塌。院里散落着精美的唐代石雕,石狮、石鼓、石柱、石砚台、石椅等。中殿须弥座上供奉的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后是其父陈政),须弥座走龙等浮雕造型古朴,尚存“宝右戊午(1258年)朝王会造”镌字。下镌有“朝王会”会首名单。中殿后斑驳的墙上,依稀可辨一幅古画,上有“西厢记”文字。东西配殿崇祀陈元光部将,房梁房柱精雕细刻,个别中梁已经腐朽。后殿便是修缮一新的松州书院,石柱上挂着一块木匾“大唐松州书院旧址”。

漳州唐垂拱二年(686)创置设州,首任刺史为开漳圣王陈元光。陈元光认为要治理漳州这片土地,“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建州伊始,他就在职官中设专司教育的“文学”官员,并倡导兴办书院。唐景龙二年(708)龙溪县令席宏隆礼聘请州“文学”陈珦主持创办书院于松州保。

陈珦是陈元光之子,唐万岁通天元年(697)明经及第,授翰林承旨直学士,当朝为官12年后因不满朝廷权位斗争,便辞职回漳,创办松洲书院并亲自执教,他“于士民论说典故,于子弟多有向方”。未及3年,陈元光战殁,珦袭职领漳州刺史。此后珦率兵征讨复叛之潮寇余党,斩杀蓝奉高,得报家仇国耻。此后20余年,漳州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难得的升平景象。唐开元25年(737)陈珦告老乞休,再次到松洲书院聚徒讲学,唐天宝元年(742)病逝,享年62岁。南宋绍兴二十年,朝廷追封珦为“昭贶通威文英侯”。

《开漳陈氏族谱》等谱牒及漳州市云霄县文物保护协会威惠庙工作委员会2012年4月编《云霄威惠庙》一书(第13页)记载:珦因病归还故乡光州(今潢川),延医诊治未果,逝于故土。漳州龙溪九龙岭东北麓为陈珦“衣冠冢”。云霄县文史专家方群达先生在《开漳先贤传略》中亦持相同的观点。

 




 

让我们跟随《闽南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陈珦与松洲书院》(黄辉全)去了解书院的历史渊源,了解光州先贤1300年前所创立的丰功伟业:

 

有着1300多年历史、有“八闽第一书院”之誉的漳州松洲书院,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底再次对书院的主座和东西配殿进行维修,至今年4月工程已竣工。这座千年尊容的盛唐遗迹,承载着漳州教育史发端的松洲书院,依然美轮美奂,令人瞩目。

 

漳州第一位教育家



陈珦680—742年),字朝佩,名伯珙,漳浦人,陈元光之子。自幼饱学诗词文赋,陈元光爱抚他“儿非戈戟士,乃台院秀儒也”,鼓励他“日阅书开土,星言劝驾农”多督促耕作。唐开元辛未科以明经及第,授翰林院“承旨学士”。当时武后称帝,他见朝廷宦官弄权误国,郁郁寡欢任职十二年。

唐景龙二年708年,龙溪县令席宏为在龙溪开创“束野植良”的文明风尚,兴办乡校。他给远在长安的翰林承旨直学士陈珦修书,力聘他回闽溪主持乡校。陈珦借故上疏请求归养。

陈珦回到漳州,接受龙溪县令席宏之邀,负责筹建松洲书院。书院建成后,陈珦亲自执教。当时,漳州初建,陋俗尚多。他言传身教,以孔子的“文、行、忠、信”,引导士民于礼乐,开士子之茅塞,教化民众,移风易俗,培育了大批人才。

乾隆《龙溪县志》记载,陈珦举明经及第后“上疏乞归养,使主漳州文学。龙溪尹席宏聘至乡校,乃辟书院于松洲,与士民论说典礼。是时,州治初建,俗固陋,珦开引古义,于风教多所裨益”,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称松洲书院“剪除顽梗,训诲士民,泽洽化行”。

陈元光殉职后,陈珦袭父职主持州事。此后20余年,漳州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难得的升平景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57岁的陈珦“疏乞哀龄待终,复就松洲别业,聚徒教授,品风月”,再度回书院讲学,直至天宝元年(742年)卒,终年62岁。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朝廷追封陈珦为“昭贶通威文英侯”。陈珦是漳州的第一位教育家,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八闽第一书院



松洲书院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村,背枕石鼓山,面临九龙江北溪,让学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之中,得到美的陶冶。整个书院占地面积约15亩,设有书舍、厅堂、跑马场等,既可作为教学,又可用于习武之用,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松洲书院将建筑环境融入自然美之中,起到审美、育人的作用;又将道德修养、知识学习和寄情山水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陶冶品行。从此漳州这个蛮獠之地,渐渐向云蒸霞蔚的中原文化看齐。

后来漳州治所迁至龙溪县,在书院前增建松洲大庙(威惠庙),祀陈元光及其部将。松洲书院与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学”的格局。祭祀是书院的重要活动,其作用在于劝诫规励、见贤思齐,体现的是儒家道德传统,通过对先贤圣人的祭祀缅怀,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由于松洲书院以士民和生徒为教学对象,既有以士民为服务对象的社会教育,又有“聚徒”授业的专门教学,“开行古义,于风教多有裨益”。松洲书院招生比较灵活,不受地域、修业年限和年龄限制,首批生徒多达40人。之后,漳州各地相继选送优秀的良家子弟来此精修经书,为每年11月的尚书省选拔作准备。

南宋淳祐五年1246年,县令重修松洲书院后进。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重修威惠庙。宋元明清各代亦多次维修书院和威惠庙。现遗址内的石栏板、望柱和残碑等遗构,虽纪年未明确,但形制各异,均有镌刻舍捐者姓名。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入漳,李世贤部火烧松洲书院,前殿及中殿被毁,后经修建,在中殿明间复建小方殿,仍保持“前庙后学”旧构风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修书院东西两庑和后进读书处,仍作为私塾进行教学。

历经千年风雨的松洲书院,经过社会各界多方支持,2012年完成了后殿的修复,2019年4月完成了主座和东西配殿的修葺,使书院重现华彩。石柱上一块“大唐松洲书院旧址”木匾尤为醒目,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仿佛让人闻到那卷帙深处泛起的缕缕书香。

 

在教育史上的影响



松洲书院被称为“八闽第一书院”。作为我国第一所教学功能比较齐全的书院,松洲书院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建文化昌盛始于晚唐。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设州,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设置府学,培育人才。他认为要治理漳州这片土地,必须坚持“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建州伊始,他设专司教育“文学”官员,倡导兴办书院,首开创办乡校,推行科举制度之先河。漳州从此重学风气盛行,开启了文风鼎盛的时代。

“书院者,育才兴学之地也。”《龙溪县志》载有:“松洲书院在二十三、四都,唐陈晌与士民讲学处”。《中国教育史》说,以书院作为学校名称“其始于唐代丽正修书院。”时在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而早在景龙二年(708年),龙溪县就已创办了松洲书院,且整整早了十年。松洲书院不仅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官办的书院之一。

书院是有别于私学与官学的一种文化、教育制度,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道”,即传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之道,并以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进行教育,从而使儒家的道统得以延续至今天。松洲书院创办伊始,即以重视义理教育和“穷理修身”“为导民于礼乐,无混迹于渔樵”改变“海滨世无仕者”为办校宗旨,使书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文化向平民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方式上,松洲书院提倡“论说”“开引”,提倡以学生自修、读书为主,教训合一,循序渐进,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独立研讨,质疑问难的教学思想观。

继松洲书院之后,陈元光裔孙陈景肃创建了石屏书院,南宋大儒朱熹知漳时,兴官学,设宾贤馆,聘名士讲学,并亲自主讲,刊刻四书,宋代尚文之风益盛。明代,漳州有东皋、邺山、丹霞、芝山等书院、讲堂比比皆是,省里大比榜出,有时“大半是漳人”,出现闻名遐迩的“七才子”。至清代,漳州尚有书院39座。这些足以向世人展示早在1000多年前的漳州就已注重文化教育,为漳州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爱我所爱
  
  • kwangchow
  • 发表于:2019/8/14 21:44:01
  • 来自:北京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