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房产超市

主题: 镇潢桥殇·断桥祭

  • 光国老桯:xy126
楼主回复
  • 阅读:15204
  • 回复:21
  • 发表于:2019/7/17 0:24:05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前记】  2019年7月12日,是母亲去世二十周年的西历祭日,特节录修文《我的母亲》,发帖,题:《镇潢桥殇.断桥祭》,以此纪念我苦难一生的母亲!
    
              
                    镇潢桥殇.断桥祭

                       光国老桯

我的家乡潢川,古称光国,春秋为黄国,战国归楚地。

历经四千余载一脉孕育,别称光州,浮光,弋阳等,民国二年改光州称潢川。位豫东南,处鄂豫皖交界,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三省通衢,水道航运陆路交通便利,自古鱼米之乡。 

公元220年至1952年撤销潢川专区止,近两千年来,历朝历代,这里都是豫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河洛重镇,吴楚上游之称。

境内有气备四时、教垂万世的弋阳书院、龙门书院、南城书院遗迹;有建校一百多年历史的潢川师范、潢川高中。

潢川历代以丰富的人文遗产,历史古迹傲立于世。素有豫南小苏州,淮河域境小汉口之称。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古风古韵,独领豫东南风骚。

这里桃李灼灼,英才辈出,文章锦绣,声名远播宇内。

儿时记忆中的潢川,风情万种。南北二城遍布河泊湖汊,阡陌交通,乡下水塘连着水塘。

夏天,湖泊荷叶田田,荷花清香,莲蓬子甘甜,鸡斗籽软糯。

弯弯曲曲的街巷铺满了鹅卵石,麻条石。
一位老爷子挎着一筐装有煮熟的满满青绿青绿菱角,一路蹒跚。那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筐子,
两头扁长,像极了鸭子那张又扁又长的嘴;菱角上放着一杆带有铜托盘的秤,古色古香。

老爷子步履缓缓,走街串巷,扯着长调,一声声“卖——老——菱——角——哎”的吆喝,响彻天宇。那节奏,那韵律,听着仿佛沁人心脾的“渔舟唱晚”,至今想来甘之如饴、回味余香。

一眼眼千年古井涤浊扬清,浸润了这方水土,姑娘水灵,小伙俊朗。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河东流,城分南北。

初建于元太定年间的一座麻石墩桥,拱卫南北二镇。历经近七百年的风吹雨打、綿年战火,屹立不倒。

她的一手牵着南城,一手佑着北镇,南曰弋阳,北曰春申,明万历三十一年始称“镇潢桥”。

小潢河一水东去,犹如母亲,哺育滋养着世世代代光州儿女;

镇潢桥横跨小潢河,牵手南北二城,一如父亲宽大的肩膀,承载着潢川厚重的历史。

每年到了阳历七月的汛期,小潢河里都会涨满了水。

暴雨时节,河道分水不及,洪水汹涌彭拜翻过河床,河水泛滥涌上泊岸淹没民房,南北泊岸上的居民闹水荒。

镇潢桥最为奇特之处:就是水不过桥。

每当雨季,湍急流淌的洪水,齐聚此处,场面浩渺气势恢宏。

镇潢桥像是被迎头砸过去的一条铁链,锁住了这头猛兽的鼻子,重重地压在水面之上,令它怎的万般汹汹,也奈何不得一分半毫。

无论小潢河发多大的洪水,无论河道水位有多高,河水流经大桥,就会低下先前桀骜不驯的,不可一世坏孩子的脑袋,像个乖乖宝,顺从地从桥面下的桥孔钻过去,再一路昂着头浩浩汤汤东流而去,桥面不见一丝水迹。

小潢河两岸的老人,一代一代骄傲地向他们的儿孙,倾诉着对镇潢桥的映像:一桥架于南北  镇护弋阳春申 东西高悬二丈 水不过桥湿面  任它风吹雨打  我自安若泰山

镇潢桥就是这么神奇:她年复一年镇住了洪水这头猛兽,她日复一日福佑着弋阳春申南北二城。

打记事起,记忆中,六零、七零、八零年代,小潢河发过多起特大洪水。

每临发水,满城空巷,大人孩童站在两岸城墙上看大水,那浩大壮观的场面,至今还刻在我的脑海里,依稀昨天。

洪水过后,大桥安然无恙。桥下河水静静地流淌,泊岸两边的居民重归安宁。

前街的孩子一如往日,高高地站在桥墩上、小东关码头龙嘴子的宝书平台上,变换着花
样比赛跳水。

个头大小不一的孩子们,依序排着队。一个个奋勇争先:或作大雁式,或作翻滚式,或作侧
倒式,或是狗刨式,或是站人式,或是下蹲式,一个接着一个向河水里跳去。
扑通扑通声响不绝于耳,河面激起的朵朵水花此起彼伏。

跳台离水面最高处有一、二十米之高,孩子们憋足了劲,在人前比拼着胆量和跳姿,玩得不亦乐乎。

胆小如我者,站在一边观战,羡慕惊奇,欢呼雀跃。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孩子们又一个个守在桥墩上夜钓;老人们优哉游哉带着马扎、小椅凳,坐在桥面的东西两侧消暑纳凉,黄花垂髫并怡然自得。

河风吹过,宛若妈妈的手抚过脸颊,滋润心底,浑然忘机。

这座古老的石墩桥,承载着世世代代光州人的步履和鲜活的生活印记。

不幸的是,祸从蓼城来。

二零零三年,蓼城王姓来到了潢川。

王姓者,蓼城人氏也。毕业于信阳农校水产养殖班,时任中共潢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继山野村夫“民办教师”出身的包拆迁血拆了弋阳路民房之后,蓼城王氏,盯住了小潢河沿河两岸,大肆扒房拆屋毁桥破城。

沿河泊岸的小东关,顺东关,南岸十字街大小南头,北岸民国自古以来最繁华的街道——县前街的元代、明清、民国建筑皆毁于蓼城王氏之手。

据南城的老人说,沿河南岸上还有为数不多的宋代民居也无一幸免。

北岸上的自东小街子,向西水门口那一段古城墙,不再是旧时的模样。

正对着着镇潢桥拾阶而上的,那一段城墙上的“大顺门”,已没了踪影。

我儿时直至成年,居住生活在小泊岸北城墙上的那条街道,二零零三年被蓼城王氏夷为平地。

那里有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记忆!

那座承载着潢川人世代记忆、具有文化和历史遗产价值标识的古桥,也未能幸免于难。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说:古人建镇潢桥时,在河床床底下桩,一度打不下去。

匠人是鲁班的传人,作法下了咒,死了三人,桩才顺利打进了河底。

那为修桥而死掉的三人,被埋在了镇潢桥北起往南数的第三个桥墩下,桥墩上立有碑石。

这是儿时记住的话。

再大些了的时候,会了凫水,下到东码头,凫到大桥下,顺着水下的麻条石逮鱼摸虾捉河蟹。

一年夏天的夜里,突发奇想,翻过桥栏墙,站在母亲说的那方桥墩上,就着桥上路灯,果然发现有一石碑嵌在桥墩之上,碑身刻有大小不一的文字。

母亲没有欺我。

母亲还说,匠人作法下过咒,架桥时死人,扒桥时也会死人。

果不其然,这话后来应验了。

那位王氏县长,从桥南至桥北开始扒起。刚将动了镇潢桥的桥身,身体就不舒服。甫尔小恙,继之大碍,嗣后重症。最后留下河北岸仅剩的一个桥墩没敢再扒,草草收兵,匆匆离开潢川。

蓼城王氏调信阳市,任浉河区区委书记,在位没了几天,就一命归西呜呼哀哉,时年三十来岁。

至今那截断桥的桥墩桥面,向世人裸露着她残缺受难的身躯,静静突兀地站在靠北城的河岸边,不屈地见证着那段荒唐的毁城历史!

此祭,是为记。

老桯草字于居闲室
2019年6月25日初字
2019年7月12日母亲祭日节录修文
来自手机版
  
  • 老男人~^
  • 发表于:2019/7/17 8:53:47
  • 来自:北京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
不白活一回
  
  • 老男人~^
  • 发表于:2019/7/17 8:54:03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开头,没看结尾。
开锁5559955
2019-07-18 23:36:11 回复
不白活一回
  
  • 潢川你好!
  • 发表于:2019/7/17 8:59:20
  • 来自:河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顶上
  
  • 老妖
  • 发表于:2019/7/17 10:30:42
  • 来自:河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踏草夕阳间
  • 发表于:2019/7/17 10:38:56
  • 来自:河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半醉半醒半浮生
  • 我是9527
  • 发表于:2019/7/17 10:40:19
  • 来自:浙江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王姓者,蓼城人氏也。把潢川的古城遗风毁之殆尽。
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 Lxxwhy
  • 发表于:2019/7/17 11:14:20
  • 来自:河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人墨客
100-1=100+(-1)
  • 云卷云舒
  • 发表于:2019/7/17 12:41:12
  • 来自:河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了南岸的古民居
  • 走过光州
  • 发表于:2019/7/17 14:07:16
  • 来自:河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可惜??
光州儿女
  • 光国老桯:xy126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7/17 20:11:42
  • 来自:河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大咖关注。看帖的朋友中有50后,60后和70后的吗?有打小起就在小潢河南北两岸居住生活过的吗?
111111
  • 0926
  • 发表于:2019/7/17 22:50:16
  • 来自:河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彩!希望能传承下去,留下弋阳昔日风韵,记住潢城往日苍桑。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 微信是SSHY100
  • 发表于:2019/7/19 0:00:38
  • 来自:河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 晴天
  • 发表于:2019/7/21 18:11:05
  • 来自:河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没有蓼城王,就没有沿河两岸如今风景
~~~~
  • 云卷云舒
  • 发表于:2019/7/21 18:27:09
  • 来自:河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功过任凭说
  • 山的那一边
  • 发表于:2019/7/21 22:04:00
  • 来自:浙江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让我认识了潢川,楼主有怀旧情结,也能理解。社会要发展,避免不了要拆建。虽说我也是潢川人,但我想说老家很大一部分人,人品,性格,行为,有问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