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光州记忆:黄国、叔单鼎、余楼黄国墓地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20949
  • 回复:4
  • 发表于:2020/8/12 18:32:02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信阳余长城先生的“淮上文明探源”系列之四是《黄国》,余先生以丰富的历史知识,飞扬的文采,描述了潢川这个历史古国。文中使用了很多与黄国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是我们宝贵的记忆。
余长城先生,1972年生于新县,现居信阳。诗歌归来者,曾获第19届第20届柔刚诗歌奖提名,作品见于各种诗歌年选、年鉴,出版个人诗歌2部。

1

潢川是信阳境内早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黄国”之名来源于一条河流,即潢河,早期被称为“黄水”,而黄河时称“河水”(见《水经注》)。隋唐以后,江、河取代了“水”的名字,“河水”改称“黄河”,“黄水”改称“潢河”,但“黄国”这个名称却没有变。

潢河发源于新县境内长江分水岭,流经光山县,到潢川县已为下游。信阳山区土壤为黄棕壤,每到雨季,潢河上游山洪皆为黄色,直至下游。作者是新县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2016年夏天,潢河上游香山湖水库因山洪而导致水库饮用水浑黄,新县县城各户均领明矾净水。故潢河古称黄水。

因为淮河水患,信阳境内古州、县城均建在淮河支流边,如信阳州城建在浉河边,罗山县城建在竹竿河支流边,光山县城、光州州城(潢川县城)建在潢河边,固始县城建在史河边,商城县城建在灌河边,只有息县县城建在淮河边。以信阳域内的地形分析,潢川县几乎是最适合早期人类居住的地方。信阳州、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南部为山地和丘陵,息县东部以下淮河段易发生水患,潢川县几乎都是平原而水患却少。今信阳境内发现的早期大型文化遗址,以潢川县境内的霸王台遗址为最早,远到裴李岗文化时期,潢川县境内的盘龙岗遗址也远到仰韶文化时期。

盘龙岗遗址的积土层从仰韶文化时期直到西汉,也就是说在潢川县境内从没停止过人类活动,并且在龙山文化时期扩展到固始(有平寨遗址)、息县(有秦楼遗址)、淮滨(有沙冢遗址、黄土城遗址)。

2

原始社会末期信阳境内的淮上文明,不见于史书中,直到“黄夷”一词的出现。在早期的文献记载中,“黄夷”是与“淮夷”不同的称谓。严格地说,淮夷并不在信阳境内,而在淮河中、下游一带,黄夷虽属于广义上的淮夷,但主要居于“黄水”边,即淮河南部平原。

商、周时期黄国的地盘主要在潢川县境内,也包括光山县境内平原一部分。西周时,黄国被封为子爵国,子爵国的领土只允许方五十里。淮河北边有息国、蒋国、赖国,固始县境内有蓼国、番国,故黄国只有向光山县境内扩张。西周后期,各方国均扩张领土。罗山县境内多属息国,光山县境内多属弦国,故而弦国、黄国、息国在淮河南边相互接壤。息国、江国还向信阳县境内扩张。

《竹书纪年》载:“帝相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七年,于夷来宾。”这是有关夏朝即有黄夷的相关记载。

商代甲骨文卜辞中有“黄”字的记载如下:

“癸卯卜,贞:今日令毕取(娶)黄丁人。”(22-4)

“?寅卜,争贞:伐于黄奭二羌。”(409-4)

“贞于黄奭燎。”(418-4)

“癸丑卜,贞:令羽,以黄执寇。”(553-4)

“贞:?于黄尹十伐十牛。”(916-2)

“壬子卜,争贞:?于黄尹。”(1868-4)

“贞:于乙亥入黄尹丁人。”(3099-4)

“贞:燎黄尹豖。”(3477-4)

“戊戌卜,禘于黄奭二犬。”(3506-4)

“甲午卜,争贞:令壬隹(惟)黄。”(4304-4)

“乙未卜,争贞:黄尹弗害王。”(6946-4)

“贞:勿易黄兵。”(9468-4)

甲骨文证明黄国与商王朝关系密切,特别是商王武丁“伐于黄奭二羌”之后。武丁在信阳境内设息国,并南征荆楚,当然离不开黄国的支持。商代,信阳境内只有黄国、息国,黄国可以说是相当强大,虽然西周只是封黄国为子爵国,并在黄国周围封建了弦国、蓼国、番国、蒋国、赖国、息国等国,但春秋时期的黄国依然扩张到光山县境内。

到《左传》中提到黄国,已经是公元前704年以后了。《左传》有以下关于黄国的记载:

桓公八年(前704):“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庄公十九年(前675):“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碏陵。”

僖公二年(前658):“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齐)服江、黄也。”

僖公三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公,谋伐楚也。”

僖公四年:“秋,(齐)及江人、黄人伐陈。”

僖公五年:“楚斗谷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僖公十一年:“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

僖公十二年(前648):“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鲁僖公二年(前658)时,正是齐桓公大展鸿图之时,故黄国、江国服于齐国。齐桓公于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其间黄国一直与中原诸国受命于齐桓公,不事楚,故被楚灭。

西周至春秋时期,江淮分水岭以北皆属中原,信阳属中原地区,而江淮分水岭以南属荆楚,楚国被视为蛮夷之国,故黄国、弦国皆不听命于楚国,即使由中原南阳迁到湖北随州的随国(原曾国)也不听命于楚国。齐桓公尊王攘夷,将黄国等国团结在一起,然而鞭长莫及,终救不了黄国,其间陈国是较早臣服于楚国的,故伐陈。

《史记·秦本纪》有关秦国的记载,指出黄国姓氏之源:“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舜赐姓嬴氏……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司马迁指出秦、赵出于嬴姓的同时,指出黄、江、徐也出于嬴姓。而黄国与江国的封地极近,关系最亲。

虽然信阳地区最早的居民被称为夷、羌,但是西周时期的封国统治者却都是来自中原,故而信阳在西周时被纳入中原文化圈。其实,楚国、吴国的统治者也是来自中原,只不过被蛮夷化了。

东汉蔡邕在《汉交趾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中说:“江陵黄氏之季女字曰列嬴,其先出自伯翳,别封于黄,以国为氏。”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中说:“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灭,以国为氏。”

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载:“黄氏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三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黄国自商代中后期即被中原文明同化,在西周时被进一步同化,只不过在商代早期生产力落后,故被称为黄夷。黄夷区别于淮夷的,是黄夷又比淮夷文化更先进。

3

2011年,我有幸参观黄国故城遗址。黄国故城址位于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隆古乡,是信阳境内保存最好的一座春秋时期方国都城。一说其始建于周成王时,为周公旦平“三监之乱”后迁来赢姓之一支,曾参于“三监之乱”。黄国故城东墙1750米、西墙1550米、南墙1650米、北墙1720米,周长为6670米,城内面积约2.814平方公里,略呈长方形。古城墙有5米之高,墙宽10-25米,地基宽59米,残存墙高5-7米,上部用黄土夯筑而成,墙厚、门阔、路基硬。已可确认的城门遗迹有3处,其中西墙中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城墙外护城壕环带倚墙而绕。遗址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故城遗址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陶器等共有800多件,带铭文的有40余件,其中叔单鼎、黄太子伯克盘、黄君簋、黄韦俞父盘4件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西周早期青铜器有黄子鲁天尊,其铭文为“黄子鲁天作父乙宝宗彝,孙子永宝”。这与息国西周早期墓发现的铜器铭文中人名一样,西周早期息人、黄人之名仍采用天干之数。

西周晚期黄国青铜器铭文常有伯、仲、叔、季等区别,证明黄国产生于不同分支。

1978年,在潢川县李老店磨盘山墓又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罍肩部有铭文“侍正月初吉丁亥,黄孙须劲子亚伯臣自作用政,用祈眉帮万年无疆,子孙永宝是尚”。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今光山县弦城街道宝相寺社区一带,也发现有黄国贵族墓地,包括1983年发掘的黄君孟夫妇墓和1988年发掘的黄季佗父墓。

黄君孟夫妇墓为三重棺,分外椁、内椁、内棺;夫人姓孟,比黄君晚死,骨骸、头发保存较好。墓中出土了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玉器、竹木漆器、丝织片,多达200余件,以玉器为最多。黄君随葬品70件,其中玉器54件;黄夫人随葬品169件,其中玉器131件,另有排箫4件。36件青铜器纹饰古朴,有云纹、涡纹、三角形纹、波纹、蝉纹、虎纹,器物造型轻巧美观,大方实用。墓中出土的紫色绣绢和“绢纺”残片,是我国纺织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标本。出土的玉器制作更是精巧美观,造型有虎、鱼、蚕、人首等形式,非常生动写实,还有兽面纹、窃曲纹等繁复古朴的玉器。此外还有十多件色彩艳丽的玛瑙串饰。这些玲珑剔透、精美迷人的玉器,反映了黄国人极高的琢玉水平。

1975年和1979年,在罗山县高粱店乡也出土两批春秋早期黄国傒氏青铜器。第一批包括傒君单盘、傒君单匜。傒君单盘铭文为“傒君单自作盘,其万年无疆,子子孙永宝用享”,匜铭文与盘铭文内容基本一致。一些学者认为傒氏为黄国分支出来的小宗,故居于罗山境内。第二批包括5件傒季车青铜器,盆、鼎、盘、匜、壶各一。傒季车匜铭文为“傒季车自作行匜,子子孙永宝用之”,其余4件铭文也大致相同。

1979年,在信阳县吴家店乡还出土同属春秋时期傒氏的傒仲子铜削,其铭文为“唯傒仲子用”。对照上文傒季,可见,傒氏傒君外又分出傒仲氏、傒季氏等。

2001年,因宁西铁路建设需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潢川县境内的黄国墓地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在40余座春秋黄国墓中,再次出土大量陶器以及铜剑、铜戈、玺印、玉壁等。其中四号墓中出土有鼎、盘、敦等7件青铜礼器,这些青铜器均无锈蚀。

201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位于潢川县付店镇余楼的黄国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一批铜器以及拆开的铜马车件等。铜器包括铜剑、铜簋、铜盘、铜匜等,铭文中有“黄子”“楚子”字样。春秋时期车马坑的发现在信阳尚属首次。黄子簋的铭文为:“隹五月初吉庚申,黄子季?臣择其吉金自作匡簋,以征以行用盛?稻黍,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是尚。”

1966年在湖北省京山县坪坝公社苏家垅曾国墓地出土黄幹鬲,1972年在湖北省随县熊家老湾曾国墓地出土黄季鼎,说明黄国与随国(曾国)关系密切。黄季鼎铭文为“黄季作季嬴宝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铭文证明黄氏为嬴姓,有女嫁到随国。曾国墓出土的“叔姬霝簋”的铭文“叔姬霝迮黄邦,曾侯作叔姬、邛妳滕器?彝,其子子孙孙其永用之”,也证明曾国、黄国通婚,而且对应《左传》记载的“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黄国灭国后,有不少黄人逃到曾国。在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中,可以见到有相当数量的黄姓人名。

另外,上海博物馆藏有5件春秋中期的黄伯游父器,包括壶二,尊、盘、巵各一。

需要指出的是,余长城先生文中提及的“叔单鼎”1949年被带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非“中国历史博物馆”。叔单鼎是黄国最有名的一件青铜器,深受郭沫若的重视。作为故宫文物研究所收藏的最精美的铜器之一,1935年被送往英国伦敦展出而享誉世界。叔单鼎的发现极早,在1804年刊印的阮元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一书中就有记载。阮元亦考释了叔单鼎的铭文:“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享。”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叔单鼎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叔单鼎页面

 

钤印“宝蕴楼”“宝蕴楼藏器”叔单鼎全型拓片



余长城先生文中说的“201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位于潢川县付店镇余楼的黄国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一批铜器以及拆开的铜马车件等”,缘起于2018年10月19日的一次无意间的发现,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潢川县公司的工人们正在车间地基处施工,在清理的土中突然发现了青铜器残片于是立即向县文物部门汇报。经市、县文物局的初步判断,这是一处春秋早期墓葬10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开展余楼墓地考古发掘工作

截止到2019年1月底召开发布会时,已发现墓葬22座清理发掘13座。“河南考古”介绍,这是春秋中早期黄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黄子”“楚子”铭文的青铜器等,还发现了不常见的“拆车葬”。同期车坑、马坑的发现在豫南地区属首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志江说,“黄国马车是首次发现。”“这对黄国手工业及制车工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爱我所爱
  
  • 开锁电话7个3
商家实名认证商家实名认证
  • 发表于:2020/8/12 18:34:58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注
神速开锁电话3333333
  
  • @w
  • 发表于:2020/8/12 18:53:53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云卷云舒
  • 发表于:2020/8/12 20:48:08
  • 来自:河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
  
  • 骑牛抱羊载狗
  • 发表于:2020/8/13 8:33:30
  • 来自:河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吨吨吨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