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对人类命运和乡村未来的思考

  • 绿和公益叶榄
楼主回复
个人实名认证个人实名认证
  • 阅读:4095
  • 回复:4
  • 发表于:2020/9/14 19:55:27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对人类命运和乡村未来的思考

 

人类从诞生至今,经历了采集、渔猎、农耕、工业等几个阶段,特别是人类的工业化,把自身的能力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阶段,上天入地,看似无所不能。但是,因为人类对工业化这把双刃剑的认知有限,也造成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反噬人类,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越发尖锐,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

 

出路在哪里?生态文明。这四个字是解决人类过度工业化的灵丹妙药,也是未来人类摆脱生态环境危机的制胜法宝。没有这四个字作为定海神针和指路明灯,人类将很快堕入黑暗的渊薮和自相残杀的境地,最后成为宇宙中的一声叹息。和农耕文化与工业文化不同,生态文明兼具了二者的长处,避免了二者的短处,是当下人类发展领域最为重要的思想。

 

文明是什么?是文化的提纯。就生态文明来说,它兼容了农耕文化持续性长和工业文化发展性高的优点,避免了二者发展性低和持续性短的缺点,是人类解决当下和未来问题之必须,是人类最终实现同自然和谐发展之必须,也是人类实现国家、区域、族群、宗教、政治和平共处之必须。可以这样断言:没有生态文明,人类就没有未来。

 

说到人类命运,就一定要说到战争。作为工业文化的产物,现代战争借助高科技迅速膨胀,其中以核武器的出现为分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还是常规战争,这样的战争就是把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也不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核战争不同,从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之核战可以看出,一旦出现波及全球的核战争,人类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不会有人能挺过长达数年的核冬天和核辐射。因此可以这样说,核武器不是属于生态文明范畴的,这也是有识之士们呼吁削减和销毁核武器的原因所在。核武器就是那把悬在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知道哪一天会掉下来,要了人类的命。所以,全球的当务之急是去除意识形态和政治形态的藩篱,建立有核国家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战略误判而导致核弹互射。笔者不才,曾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并总结出两个主义:在和平时期,可用文化兼容主义,因为不兼容就会碰撞,一碰撞就会引发战争。在战争时期,可用天人至上主义,因为只有在全人类的生死和地球生态的毁灭这个大问题面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爱国主义才可能低下它们高傲的头颅,它们知道,如果战争,都要灭亡。

 

人类要活命,饭不能不吃,这就涉及到农业。因为人口的增长,导致粮食需求旺盛,传统的农耕正在式微,虽然这种农耕方式可持续性极强,但是在以利益为导向的规模化工业化种植面前,还是会败下阵来。就全球生态来看,农业的工业化是广大乡村土壤、水、河流、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石化农业的高收益成为农业经营者的圣经,没有谁会注意它把风险转嫁给了环境,于是出现了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问题。在传统农耕时代,因为精耕细作的技术和可持续的方式,农业经营不会有什么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而到了今天,这一问题正在波及全球。另外,为了增产,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使用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正面是增加了粮食的产出,负面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且在食品安全上存在极大的隐患。那么,如何实现农业的生态化,把农业生产纳入生态文明的范畴呢?我以为最主要的工作是努力在传统农耕和现代科技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二者能够共融。另外,全人类要改变肉多素少的饮食结构,这样就可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减少大量用于养殖的粮食消耗,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工业文化是全球近三百年来的主要文化,是人类实现上天入地下海的技术支撑,可以这样说,没有工业文化就没有今天的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也难以提出。工业文化的特征就是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是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生物灭绝等全球性问题出现的肇因。人类要想长存于地球,必须对当前的工业文化进行改良,让它和人类的发展合拍。如何改良,需要政治、科技、经济的合力,使之与生态文明这根弦同频共振。另外,工业的生态化必须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如果不能携手共进,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守规者吃亏的结果。这几年,美国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退出巴黎协定,就是不负责任的的表现,对全球携手解决300年工业化导致的气候灾变极其有害。因为主要碳排放国家美国的退出,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加剧,美国自身也会深受其害,它在工业化生产中积累的财富会被频繁的气候灾难吞噬掉,甚至成为负数。就全球来说,工业的生态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生态文明理念也越来越被大家广泛遵守,这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希望,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内因。

 

人类诞生于荒野,成熟于乡村,发展于城市。作为城市的源头,乡村承载着很多功能,如何实现城乡融合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解决这一课题方面,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做法,欧美国家通过城镇化,补贴农业,减少农民,增加市民的方式。日韩则通过新村运动、一村一品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因为是一个农业大国,从2000年至今,先后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当下正在全面转入乡村振兴。乡村如何振兴?乡村的未来会怎么样?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不少人还付出了实践,这里有任卫中在浙江安吉的泥土学校(安吉生态村)实践,孙君在北京延庆和湖北五山的农文旅融合实践,温铁军在河南开封的乡村建设实践,张孝德在山西的耕读大学实践,李昌平在山东的乡村养老资金互助实践,鞠利在河南郏县的乡村金融实践,廖晓义在山东的乐和家园实践,曾鸣在湖北房山的艺宿区实践,宋瑞在河南息县的孝心村实践,许朝林在河南平桥上淮金龙湾区域的农旅创新实践,我在河南信阳几个乡村的文化艺术乡建实践等等,这些实践,其实都是在探索未来乡村的发展路径,或重于产业,或重于组织,或重于人才,或重于教育,或重于生态,或重于艺术,或重于旅游,或重于金融......基本上涵盖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实践,除了极少是民间组织的自发行为外,基本上都是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的联合行动,很多都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存在。无论是怎样的形态,这些探索和实践都是对农业工业化的纠偏,都是希图找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中国式乡村建设为什么形式多样,这和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有关,也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以任卫中在安吉创办的泥土学校(安吉生态村)为例,这在工业化水平高、传统建筑和农耕方式逐渐湮灭的江浙地区会成为人们的拥趸,而在经济条件差、夯土建筑依然广泛存在的甘肃白银地区就难以吸引大家的注意。鞠利在河南郏县探索的乡村金融经验很难获得广东某些经济发达乡村的采纳,因为他们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再比如,你拿福建永泰的庄寨建设和河南固始的村落建设相比就很难找到共同点,虽然永泰人的祖上多是固始外迁的居民,但居住环境变了,人文也会随之改变。可见,中国乡村没有统一模式,所以中国乡村建设也不会有统一模式,这样以来,所有的探索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在摸索各地乡村发展的路径,这个路径的切入点有经济的、组织的、文化的、艺术的、金融的......殊途同归,最终目的就是如何实现乡村的发展与振兴。

 

本次新冠疫情的出现给人类命运和乡村未来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体上,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预见:一,全球化受到冲击,民粹主义的抬头、自由化的退潮和精英政治的没落,可能加剧政治的威权化,全球会进入一个威权时期,时间多长,难以预测。二,世界向多极发展,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正被打破。三,大疫止于乡村,生态育于乡村,乡村的价值被广泛发现,全球城乡融合会加剧。四,生态文明会成为各国的共识,世界在环保上的努力会得到加强。就中国来说,2020年也是一个关键的结点,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动摇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之路!

 

                                  

                                          叶榄

                               2020820日于信阳上淮金龙书院

 
  
  • 平淡是福
  • 发表于:2020/9/14 20:23:31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平淡是福
  
  • 爱   !玩
  • 发表于:2020/9/14 20:25:46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骗吃骗喝
  
  • 爱   !玩
  • 发表于:2020/9/14 20:26:00
  • 来自:河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骗吃骗喝
  
  • 开锁电话7个3
商家实名认证商家实名认证
  • 发表于:2020/9/14 20:41:11
  • 来自:河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神速开锁电话3333333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