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349
回复:3
发表于:2020/11/10 10:52:51
楼主
倒序看帖
只看该作者
谁做事都不会让所有 的 人满意,谁说话也不是哪个人都爱听 的 ,不满意和不爱听的人肯定会唠叨、埋怨、生气,甚至是斥责做事或说话的人,那么另一个人就会 出 来替受埋怨的人说好话,或解释理由、寻找借口。 豫南 人 是 怎样表达另一个人的行为呢?很简洁 ——那是个打圆壶的人。 “ 打圆壶 ” 就是为别人说好话,或帮助行为人所做的事解释理由、寻找借口。 话说光州城西有家篾匠铺,铺主黄篾匠平时编些竹芭、箩筐、雨伞拿街市里去卖以维持生活,逢年过节扎灯笼那是他的绝活,在光州府很有名。那年恰逢知府大人的老爸过六十大寿,算命先生说要扎六十个大灯笼,个个灯笼上 要画 上 “福”,悬挂六天, 这样 老太爷 就 能洪福齐天。于是知府大人就派人到黄篾匠那里去定做,谁知那天黄篾匠不在家,新来的小伙计是个年青的画师,帮黄篾匠在编好的物品上画个花呀鸟呀 的 ,拿到市 场上 好卖。小伙计最善画的是水壶,正在铺子里专心致志地画水壶,来的人吩咐后就走了,要三天后送到知府家。黄篾匠回到家后小伙计就告诉了他,但他把灯笼上 要 画 “福”说成了画“壶”( 我们这儿 读音 f 与 h 不分, “ 福 ” 与 “ 壶 ” 在口语表达上 是 同音)。知府大人家的事,哪敢怠慢,一听要画 “壶”,黄篾匠还挺高兴,想知府大人怎么知道我请了个善画壶的伙计呢? 三天时间,黄篾匠带着伙计不分白天黑夜地把六十个画着 “壶”的大灯笼做好 了,并 送到知府家 。 知府家管家一看个个画 “壶”的灯笼,顿时就傻眼了,因为算命先生说画的是“福”,怎么全画的是“壶” ? 于是就骂黄篾匠,要黄篾匠重新做。那哪成呀,当天就用,没时间了,吓的黄篾匠两腿扑通跪在地上,浑身打哆嗦。正在管家骂黄篾匠的时候,府里的师爷来了,看到个个灯笼上画的栩栩如生的水壶,圆圆的,颜色各异,有的还细水长流,倒是挺好看的,再看看跪在地上的黄篾匠和小伙计,两个人面如土色,身如筛糠,怪可怜的,他就动了善念,对管家一笑说: “管家,别发火,人家黄篾匠送的这灯笼不但应了算命先生的 ‘ 洪福齐天 ’, 还给我们家太爷送了幅祝寿的对联,你这事办的好呀! ” 管家一听师爷这么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 “让他画‘福’他画成 了 ‘壶’,哪来的祝寿对联 呢 ? ” 师爷问: “你看黄篾匠灯笼上画的啥?” “壶呀!”管家答道。 师爷说: “对呀,就是‘福’呀!”于是他又拿了个画有壶嘴里流细水的灯笼指给管家看,“这不是对联吗?这就是‘福如东海长流水”,他又拿了个画有“松树下石凳上放把水壶”的灯笼,“这就是‘寿比南山不老松’ 。 ” 刚说到这,知府大人和算命先生也来了,听师爷这么一解释就呵呵大笑起来,说: “还是我们的师爷学问渊博,解的高明呀!” 知府一高兴,算命先生立马就跟上了: “黄篾匠用心良苦,师爷妙解天机,此乃大人洪福,老太爷万寿无疆呀!” 知府老太爷的寿辰办的风风光光,六十个画 “壶”的灯笼被前去祝寿的人津津乐道,黄篾匠因壶得福,得到了知府大人的重重赏赐,小伙计画“壶”的名气也传开了,以后画的更卖劲了。可每每提到这件事,黄篾匠总是说:“多亏了师爷圆了壶才得的福呀!” 后来光州城 就 有 了 个风俗,谁家老人过寿,乔迁新居,前去祝贺的亲朋好友送上个壶,寓意着送 “福”临门,主人家会很高兴 的 。谁做的事让人不满意了,也希望能有个人出 面 帮自己 “圆个壶”,就是把事向好的 方面 解释,以求得 到 谅解,也算是得福了 。 “打”在 豫南 的口语中意思很广,老百姓最先是说 “圆个壶”,慢慢地把“打”与“圆个壶”连在一块,改口为“打圆壶”,这样成了 我们这边 通用的俗语。 (整理自网名 “笑笑”的新浪博客)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