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房产超市

主题: 占城稻的推广及福建与光州的交流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6346
  • 回复:3
  • 发表于:2020/11/13 16:08:52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前几天与漳州郭兄交流,郭兄发来《福建迁江淮》一文说:闽人有宋一代在北方推种水稻,取福建占城稻种于江淮”这是有正史记载的,也是两地间千百年来不间断交流的佳话。

《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九·食货上四(屯田 常平 义仓)》记载:六宅使何承矩请于顺安砦西引易河筑堤为屯田。既而河朔连年大水,及承矩知雄州,又言宜因积潦蓄为陂塘,大作稻田以足食。会沧州临津令闽人黄懋淳化四年(993年)《请于河北州军兴作水田奏》上书言:“闽地惟种水田,缘山导泉,倍费功力。今河北州军多陂塘,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五三年间,公私必大获其利。”诏承矩按视还,奏如懋言。遂以承矩为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懋为大理寺丞充判官,发诸州镇兵一万八千人给其役。凡雄莫霸州、平戎顺安等军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灌溉。初年种稻,值霜不成。懋以晚稻九月熟,河北霜早而地气迟江东早稻七月即熟,取其种课令种之,是岁八月,稻熟。初,承矩建议,沮之者颇众;武臣习攻战,亦耻于营葺。既种稻不成,群议愈甚,事几为罢。至是,承矩载稻穗数车,遣吏送阙下,议者乃息。而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

《宋史·志第一百二十六·食货上一(农田)》记载:大中祥符四年,诏曰:火田之禁,著在《礼经》,山林之间,合顺时令。其或昆虫未蛰,草木犹蕃,辄纵燎原,则伤生类。诸州县人畬田,并如乡土旧例,自余焚烧野草,须十月后方得纵火。其行路野宿人,所在检察,毋使延燔。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hú,旧量器,容量为10斗),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本纪第八·真宗三》记载:五月辛未,江、淮、两浙旱,给占城稻种,教民种之。

《重修台湾府志·卷十七》亦记载有:占稻,俗名占仔。《湘山野录》:“宋真宗以福建地多高仰,闻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种,使莳之。”按宋《会要》:“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榖,分给江、淮、两浙。”则种入中国,似更前。有赤、白二色;白者皮薄易舂,六、七月始种,十月收。稻之极美者(《诸罗县志》)。

占城(192-1697年) 印度支那古国。即占婆补罗(补罗梵语意为城),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南沿海地带,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王都为因陀罗补罗(今茶荞)。中国古籍称其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从8世纪下半叶至唐末,改称环王国。五代又称占城。据当地发现的国碑铭,始终自号占婆。

在宋代,南方农民培育并引进了许多优良稻种,尤以占城稻的影响最大。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占城稻虽以占城为名,但在广西地区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

占城稻引入福建是和闽商往返占城、安南有关。闽商,尤其泉州商人有往海南岛、安南、占城贸易的传统。占城稻极有可能就是贾贩者、移居者(早期华侨)们携至泉州的。占城稻传入福建当在五代闽时到北宋初,至真宗时已有上百年历史,故才可能有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从福建一次取种三万斛的记录。只不过因为中原一直混战,占城稻仅仅在东南沿海地区种植,民间通过口耳相传,缓慢的移植罢了。

到了南宋时期,占城稻已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占城稻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作为农耕民族为主体的国家,都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统治者会颁布《劝农书》劝课农桑,甚至在播种的时候还要去地坛祭祀,象征性的下地、挥锄。宋朝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由于政治安定,北民南迁,人口开始多于北方,人地矛盾开始凸显。因占城稻性价比高,真宗朝时,就开始大力推动占城稻的种植。《宋史·食货志》说:“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占城稻的广泛种植也使宋朝人口突破了1亿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事。

而地处豫南的潢川,在张集乡有个霸王台,1977年2月,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古代石磨盘两件、残石磨棒一件。专家从石磨盘和出土陶片的形制和特征考察,应属裴李岗文化,距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石磨盘的发现,可以证实裴李岗文化的南缘就在潢川。这也是豫南农业的最早见证。石磨盘的出现,是早期人类在使用火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再有,潢川商业历史悠久,早在两汉时期,商业就十分发达。由于水陆交通运输方便,四通八达,逐渐成为大别山北麓、淮南地区农、副、土特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光州丝、绢、棉、麻等纺织产品,有的进贡到长安,有的畅销到“闽王国”(今福建)。其中光州盛产的中药材就达116种,“石斛”被唐列为贡品,人称“贡斛”。唐末,光州贡面传于光州民间,至宋代进贡宫廷。光州“贡枣”也以名贵糕点而闻名于世。宋时,光州高桩馍、三股酥油果也以风味小吃佳品而闻名遐迩。

有关稻米在乾隆35年《光州志·食货志(上)》记载有:“州及光山、固始、商城食之类以稻为主。稻有粳,有糯。粳熟晩,粳之小者为籼,籼熟早。粳之种有香穇,一名香子粒小,色斑。有雪里拣,粒大,色白,秆软而有芒。有箭子白,粒细长,味甘香,九月熟。稻中上品,有胭脂赤,香柔而甘,煮之作纯赤色。晚稻上品。有麦争场,三月种,六月熟。食新者争市之,价倍贵,农人甚赖其利。有六旬稻,一名拖犁归,粒小色白。有六十日籼、八十日籼、百日籼。俱白稃无芒。有香粳,粒小,性柔,七月熟,有红芒、白芒之分。有乌籼,旱稻也。粒大芒长,食之香美,秸柔而韧,可织履。有早白稻,一名小白,粒赤而稃芒白。五月初种,八月熟,九月熟者谓之晚白。一名芦花白。有闪西风,粒白而大,四月种,八月熟。有一丈红,夏种秋收,性耐水,水深三四尺,能从水底抽芽出水。与常稻同熟,但须厚壅耳。有稞柳 稻,粒大色斑,五月种,九月熟,性硬,皮茎俱白。松江谓之胜红莲。有三朝齐,一名下马,看秀最易。有矮白,一名师姑稻。粒白无芒,秆矮,五月种,九月熟。有乌口稻,一名冷水结,再莳而晚熟,稻之下品。”

光州以及光州所在地的豫南,可谓是鱼米之乡。这里面又有多少是来自福建因素促成的——包括占城稻的种植、水田的推广等等。史料显示,宋真宗分占城稻种给江、淮、两浙并教民种植之后,《宋史·本纪第三十·高宗七》又记载了绍兴二十年(1150年)夏四月……癸酉,置力田科,募江、渐、福建民耕两淮闲田。再有后来绍兴末年,陈敏率漳泉子弟兵北上抗金,两任光州观察使期间,对光州农业的进一步改良与促进的可能。这些都有待于更多史料的发现来逐步丰富。但可以肯定的是,光州所在的中原及两淮地区和漳州所在福建,曾经有着超出我们想象,超出我们现在可以了解的,不一般的渊源与交流。

 
爱我所爱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