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光州驻京会馆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6237
  • 回复:5
  • 发表于:2020/12/20 14:19:36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曾经在一张拜帖中发现有光州驻京会馆的信息,这在“光州漫忆”中已有介绍。这张署名“张星炳”的拜帖,背面的右下角印有:“寓宣武门外官菜园上街光州新馆”

 

 




最近读李嘉乐《仿潜斋诗钞》才发现,光州驻京会馆不仅仅只有“宣武门外官菜园上街光州新馆”一处,想想也是,既然有“新馆”那就应该还有“老馆”。《仿潜斋诗钞·卷四》有一首《二月二十二日抵都寓光州馆》

 

路远几难至,今朝喜卸车。

叔居仍隔巷,室隘不成家。

调笔尖无墨,开箱隙有沙。

下帷先习静,未觉是京华。

 



“叔居仍隔巷”一句后附注:“馆届试期,惟居应试者。鹤仙叔移隔巷际会堂。”李嘉乐此诗写于壬戌年,即1862年。从诗中可知,李嘉乐赴京是“二月二十二日抵都”“寓光州馆”,该诗的下一篇《二十五日》便留下了“保和殿复试恭纪”。结合诗中附注,可知光州驻京会馆,馆届试期,惟居应试者。其他住客是要给应试者腾出地方,搬到别处暂住的。这个“规矩”在李嘉乐后面的诗中亦有反映。该“光州馆”即“米市胡同光州会馆”。清代北京风土掌故杂记《天咫偶闻·卷七》曾记有:“同治以后,老辈崇尚风雅者,以潘文勤公(祖荫)为一代龙门,居在米市胡同际会堂之对门,以提唱奖拔为己任。这与李嘉乐该诗附注“鹤仙叔移隔巷际会堂”一句是吻合的。

 


 



在李嘉乐下一首记录其在北京寓居光州馆的诗中就清楚地写明是“米市胡同光州会馆”。《仿潜斋诗钞·卷六》有一首《抵都寓米市胡同光州馆》,结合该诗前后篇可知是甲子年(1864年)九月赴京:

 

旧地居偏惯,新交友最良。

旅怀甘寂寞,馆课苦匆忙。

因热才原短,消寒日渐长。

都门风雪里,僻静似山庄。

 



“旧地居偏惯”一句也可以证明其第一首诗中寓居的北京“光州馆”就是“米市胡同光州馆”。该诗“新交友最良”一句后附注:“同寓为张仲美、黄香谷两拔萃。”

 




《仿潜斋诗钞·卷八》又有了《抵都寓米市胡同光州馆考试差后移官菜园街光州馆》,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信息。此诗写于庚午年(1870年)赴京:

 

三番策马到京华,静夜思量计又差。

有限文章难报国,无关出处屡移家。

空中择地愁梁燕,小处观天笑井蛙。

自夕长安居不易,那能奉使竟乘槎。

 

 

 




在李嘉乐的这首诗中,介绍了1870年抵京时照例居住在“米市胡同光州馆”,而后移居“官菜园街光州馆”,即“官菜园街光州新馆”。在此诗后1871年李嘉乐的另一首《偕香谷移寓贾家胡同张子骏前辈(鸿远)宅》诗中说:“馆居例让少年郎(空会馆与应试者居)……”1871年李嘉乐另一首《九月四日移居官菜园街》中又介绍说:“十载为京宦,今朝僦屋冕。谁供官圃菜,徒负故山梅。同巷邻曾识,敲关客偶来。尘劳且自慰,菊畔一尊开。”该诗“同巷邻曾识”一句加注曰:“向寓此街光州新馆。”

据说白居易诗名未盛之前,顾况讽刺他说长安生活水平高,在长安蹭吃蹭喝是不容易的:“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清时的北京果然也是“居不易”,不仅要“屡移家”,并且“十载为京宦”才能在“向寓此街光州新馆”旁租赁一处房屋居住(僦屋),而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大学甫一毕业就要买房了。

 





 



清地理志《京师坊巷志稿》分上下二卷区记载坊巷胡同,于官署、寺观、王公宅第、会馆、桥井皆随地附入,并征引旧籍中有关的琐闻佚事和前朝故实、诗篇书中有关“光州会馆”记载“米市胡同  井二。东有关帝庙,详寺观。有中州、江阴、光州、六安、重庆、南海诸会馆。”“官菜园上街  井一。有光州、镇江、四川、香山诸会馆。

米市胡同在宣武门外,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胡同形成明代,胡同宽度6-8米 胡同长度:625米因米粮集市得名。据北京文史爱好者统计:米市胡同29号中式楼建筑精巧,是著名老字号“便宜坊”烤鸭店的发祥地47号原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经营著名的“谭家菜”发祥地1958年并入北京饭店,成为其四大地方菜之一43号是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64号径县会馆,是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每周评论》编辑部旧址83号宁乡会馆80号六英霍会馆94号重庆会馆98号江阴会馆108号潢光会馆111号中州会馆……胡同现在片瓦不剩。

官菜园上街位于宣武区东南部。原北起菜市口胡同,南至自新路。此街成于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棺材尚家。清时谐音改今称。光绪《顺天府志》云:“街西里许曰大明园,又西曰官园。皆明时蔬圃也。街疑以是得名。”怀疑原为菜地,故名。清时名人多居此街,如钱大昕、孙星衍,王芑孙等。亦多会馆,包括上文介绍的“光州新馆”。此处今不存,合并于1999年通车的菜市口大街。

 

 


 



清代北京外城各胡同会馆林立会馆的修建与活动一时达到鼎盛时期因为“四方之客游京师者皆筑馆以时会其乡人”,以致省有省馆府有府馆县有县馆有的一地还建有会馆多所最终形成了“京师会馆之设自全省以逮一郡一邑所在衢巷相望”的局面。据学者后来的调查与研究清代北京外城有大小会馆共392处。

会馆类似于现在的“驻京办事处”,但却有本质区别,会馆都是私人或者某个小集体设立的,而办事处是官家公立的。这些会馆在明清、民国时期,主要是联谊乡情,提供援助,为本地来京参加科考的举子免费提供食宿,或是行业间,信息互通,维护同乡同业的商业利益,有些甚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爱我所爱
  
  • 扛把子
  • 发表于:2020/12/20 16:05:42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12345
  
  • 大美潢川(柠檬精)
  • 发表于:2020/12/20 19:18:12
  • 来自:河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捣蛋破坏我在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