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光州弋阳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靖边。他们恩威并施剿抚相间,建唐化里区划自治,后又请建州县唯贤是举,所率近万名光州将士全部落籍不归。陈氏祖孙六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150余年,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华文化,使闽南包括闽西、粤东等地区,从蛮獠啸乱之地变为畿荒一德,汉蛮和睦,安居乐业的富庶之区,漳州亦成为八闽名郡之一。陈元光殉职后,被历朝历代多次加封。1168年,宋孝宗敕封“灵著顺应昭列广济王”。三年后的1171年,在陈元光曾经战斗的潮州韩江上始建广济桥,并传承至今,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而在陈元光的家乡光州城,从宋代就陆续有了“威惠庙”“将军祠”“广济王祠”等纪念陈元光父子的建筑。《光州志》记载:“广济王祠在学宫前,祀郡人陈公元光。”这也是唯一的一座官方纪念陈元光的祠堂。在中国大地上,两座以广济命名的纪念建筑,南北呼应达千年之久。
欣逢盛世,2020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南湖恢复工程中启动亭台廊桥等复建项目。有识之士纷纷建议,恢复中的湖心来雁亭下的桥梁命名为广济桥。一取纪念家乡英雄之意。史料记载,陈元光就出生在弋阳古城州治后的修竹台,也就是今天南湖北岸偏西位置。二取南湖周边本为五教共睦之地,“广济”在中国文化中和宗教的济世救人宗旨有着共通之意。
燕自豫南翼护闽粤台元出弋阳光耀海内外俯察含章广济抚来雁仰观吐耀祥光慰南湖广济桥两侧的两幅九言联,正取自此意。是为记。杨 峰
202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