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跟随我走进弋阳古城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48854
  • 回复:7
  • 发表于:2022/4/25 16:07:38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潢川城分南北,北城春申镇,源自乡贤、后来被称为上海城市之父的春申君黄歇;南城弋阳镇,是因为弋阳古城的存在,这里是被尊为开漳圣王、漳州城市之父陈元光的出生地,是浮光陈氏之源。

考古实物显示,黄地入楚后,战国时即置有弋阳县,当时治所在今黄国故城处,这是潢川设县之始。“弋阳”城西北的弋山(或)。郦道元云:“弋阳县,谓在弋山之阳也。”

秦汉大一统,弋阳城因为地理位置居中,商贸流通,人文繁盛,逐步发展为豫东南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再后来,三国、两晋、南北朝战火燃,随着方势力的南下,弋阳成为了战争的前沿。南朝宋、齐时,出于军事的需要,分弋阳郡立光城左郡,分置南北两个弋阳。当黄国故城所在的北弋阳在战争中沦为废墟,政权及原住民随着侨置的南弋阳不断南移,从最初的位于今天南城直至渡过长江。《中国移民史》记载:“淮西入魏时,七郡民不愿属魏,连营南奔。”再后来,随着北方的强大,南弋阳返迁无望,遂土断于今江西弋阳一带这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故乡。此时的北弋阳被北齐政权改名为定城,治所即今在今天的南城处,直到今天,我们的南城依然被称为弋阳古城,而江西的弋阳县也多了一个“定城”的别称。





我们常说四千年的黄国,两千年的弋阳,一千年的光州,一百年的潢川。弋阳的历史至今已超过2300年,如果说黄国给了我们豫风楚韵的文化底蕴,那弋阳的历史造就了我们崇尚英雄的文化。走吧,跟着我跨过航空路桥,走进弋阳古城。

 

航空路桥——


眼前这条穿城而过的小河叫“潢河”,得名于四千年前这块土地上的“黄国”。小潢河本名黄河,后因区别于北方的那条母亲河而被改名“潢河”。而我们的县名,又名于潢河。民国初年,全国性废州府设县治,“光州”及“光州府”名被废止,因这条穿城而过的潢河而得名“潢川县”。

小潢河原本位于弋阳古城的东南,现在却位于古城的西北,这并不是天然的。1195年,光州知州梁季泌扩建光州城,城市始扩至今天的北城部分地区。当时这穿城而过的小潢河也仅仅只是城西北龙湖泄洪的“一支流小沟”,最终在潢川城东部汇入小潢河。明“洪武初,河至沙沟转而东,郡兵部尚书张安仁以形家言,议改今河”,引小潢河穿城而过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格局。





航空路桥南头
——


我们已踏上“弋阳古城”的土地。

这被称为“弋阳古城”的南城建设要比北城早了一千多年,最初的雏形在战国楚属时就已形成。

弋阳城是有一定规模的。《资治通鉴》记载有朱全忠率四十万大军围攻光州城,光州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这充分显示了唐末之时,光州城池的坚固。

由于弋阳城池地理位置重要,各执政者都在不断地加速扩建。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亲下诏书号召农闲季节修筑城池。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为河南北路招讨使,亦令牛皋等在此修城抗金。

弋阳古城是被闽台及海外华人尊为圣王的陈元光故乡。数部《光州志》中都明确地记载:“陈元光,光州弋阳人”“陈鄷,先世弋阳人”等,并有其后人回“访弋阳旧第,新而居之数年”的记载。

南城沿大巷口北望——

在这儿向北望去,就是曾经潢川最有名,和铁旗杆、望河楼并称城内三大名胜古迹之一,让人流连忘返的镇潢桥。可惜,现在仅剩下孤零零的一个桥墩,这是每一位潢川人心头的痛。

镇潢桥原名光州大桥,初建北宋时期;元泰定年间(1323—1328年)王家奴在北城清晏门前建镇淮桥;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光州知州钱铖建“镇潢桥”;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州吴一嵩,组织民工将桥址向西移数十丈,这就是现在看到的镇潢桥。

镇潢桥的历史截止到2003年秋天。当年,潢川开始对小潢河两岸大规模的拆迁,建沿河景观带。沿河两岸的吊脚楼拆了;小南头、曾家巷、估依街、后街、顺河街拆了;镇潢桥也拆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被毁的是一个可以和中国最美小城凤凰媲美的千年名城。

大巷街——

光州曾被誉为“小苏州”“小上海”“小武汉”,而光州城内更有一条名头大似王府井、南京路的街道——这就是“大巷街”。这是光州南城通向北城的必经之地。旧城改造后,现在能看到的只是过去大巷街的中部和南部了。大巷街俗称“大巷子”,以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窄街小巷,却又冠之以“大”的名字,这个“大”就源于其商业的繁华。

清末民初时,光州南北二城各主要街市,基本形成各行各业的重要场所,大巷子街即以布匹、百货以及金融为主。在当时的光州,到南城,到大巷街立足,才是最成功商人的标志。

大巷街的民居,多为阁楼式的厅堂建筑,类似江南带角楼的两层木楼房。宅院多为纵向的二进或三进院落,沿街道两侧分布,宅门面街,基本上为前店后居、下店上居的格局。




李家刻章——

这是大巷街中段享有盛名的“李家刻章”。此店清末民初已立足于此,历经历史的风霜,延续至今。1949年潢川县刚刚解放时,潢川县人民政府的第一枚公章即出自“李家刻章”。

 

胡家大院——


大巷街中段李家刻章对面的胡同里,是原胡家大院,总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左右,现有一座明清风格的二层楼建筑保存较为完好。这是清代江西巡抚胡廷干居住的地方。

胡廷干,光州人,老家今潢川谈店乡。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进士。历任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江宁布政使、江西巡抚等职。1906年因南昌教案被撤职。

胡家大院是清代官吏的私宅,也是民国国民党潢川县党部所在。1937年11月,中共党员冯新宇以《民国日报》战地记者和国民党党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潢川,在此以国民党潢川县党部书记长和中共潢川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双重身份开展革命工作。

 

大巷街类似福建邵武和平古镇——


走在大巷街,有一个奇特现象,不知你是否了解?

武夷山旁邵武有一个叫“和平古镇”的地方,走在和平古镇的老街,你会感觉,好似回到了旧城改造前的潢川南城。

这个和平古镇和潢川有着很深的渊源——福建邵武本是中原入闽的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故名“铁城”。当年,这是陈元光入闽平乱的必经之地。同时,和平古镇也是除黄国故城之外、世界黄氏宗亲寻根拜祖地之一,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后裔遍布沿海各省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而这位黄峭的远祖就是来自我们光州。

我们地处淮河南岸,与和平古镇相隔千里,中间隔着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但我们跨越地域竟然与和平古镇建筑风格那么相像,绝非偶然。

八角楼——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大巷街与中大街“丁”字路口的这幢八角楼状的古式民居,就是叶记永兴杂货店旧址,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愈久弥坚,延续着历史的文脉与传承,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是弋阳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之一。

叶记永兴杂货店至今己逾20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高约10米,原为三层,现存两层,地下有一间地下室,整体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清时期江南水乡民居特色。顶楼外观呈八角状,室内结构以木质为主,突出了梁、柱、檀的直接结合,其一楼至二楼间有一通透式天井,是运送加工食品的便捷通道,整个结构既美观、稳固,又取得了更多的建筑空间。




凌道台的家——

曾任《昆仑》主编、《解放军文艺》主编、编审的凌行正,1930年出生于大巷街八角楼对面的这处老宅。凌老回忆道:“这里叫大巷口,也是南城的中心,我们的‘家’就在这里……小时候,曾祖父还活着,记得他告诉我,他的祖父是清朝的道台……这大巷口的房产和南乡的土地全是他当道台时置下的……过去临街是个名叫‘一层楼’的饭馆,现在‘一层楼’已经拆掉,改建成了一个百货商场;过去从‘一层楼’旁边大门口进去,是一层一层的住宅,什么‘轿厅’‘过厅’‘圆门’‘西厢房’等等,现在,大门口已经没有了,沿宅院纵深开了一些小旁门。”

凌老文中所说的一层楼饭馆改建的那个商场俗称大巷口百货公司,曾风光一时,可惜现在也仅余一个很有时代特征的正立面了。

弋阳书院——

穿过凌老的旧宅继续向南,来到了现在的“一完小”。清代,这个地方是乾隆二十五年,知州吴一嵩创建的弋阳书院所在地。

1904年初,潢川文化名人,民国《潢川县志》主编、王实味的父亲王元炳,积极活动,协助官方,在弋阳书院旧址创办了光州官立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王元炳再次协助政府在此创建了光州官立中学堂。这即后来的潢川省立七中、现潢川第二中学、潢川高中的前身,王元炳同时担任该校监督之职(校长)。可以说,这儿就是潢川新文化之根,现代教育的发源地。

花庙——

清康、乾盛世,光州是豫东南重镇,经济发达,招来许多他乡之客,相继建起各种会馆。由于南海湖畔幽雅秀丽,生机盎然,是商贸繁盛之地,故多数会馆集中在南湖周围。仅南湖北岸,弋阳书院以东就有“湖广会馆”“山陕会馆”“江西会馆”“江南会馆”等。

“湖广会馆”群众习称“花庙”,建于清中晚期,原名帝子宫,清末民国改称湖广会馆。这座大庙,里里外外墙壁上均饰以彩色画图,有各种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以及各种花卉图案。凡参观该庙之人,无不被其吸引而流连忘返。民国二十四年,陈绍禹等人集股,利用湖广会馆楼台建立戏园,是个综合性的娱乐场地。除有曲艺说唱和电影,还附设图书、报刊阅览室。

1949年2月,潢川城解放,此地用来接收前方转下来的大量伤病员。1951年左右改为监狱,文革后再改为拘留所,而今全部变了模样,唯有这高大的围墙,还在默默地诉说着那往昔的岁月。

南国西天——

我们沿着一小(弋阳书院)、花庙(湖广会馆)向东,一直就行走在弋阳古城的核心——南湖的北岸。

现在我们所处的街道有个美丽的,让人充满遐想的名字“南国西天”。这是从中大街到南湖的一段长约100多米的街名。南湖周边为五大宗教汇集之地,同时还是几家商界会馆所在地,商业繁华之地,该路叫“南国西天”也是情理之中。

接近南湖,未来就要复建的广济王祠——

南国西天路东,这块圈起的地方,是过去万寿宫所在地。万寿宫是清代官吏每年除夕朝拜降香的地方,民国后逐渐冷落。1938年潢川成为抗日的中心后,万寿宫的京剧演出,一度轰动豫南。

这正在兴建的建筑是“马祖常纪念馆”,纪念的就是那位大声赞美家乡“莫道楚乡风物陋,文章屈宋到如今”,被文宗皇帝赞为“中原硕儒”的元代文学家、政治家马祖常。马祖常崇尚儒学,出资赞助光州修复文庙,是一位正统儒家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蒙古官员。就这样一位儒学大家,同时也是现在有史可考的,光州原始基督教信仰第一人,并且也被光州早期伊斯兰教所记载和认可。

“马祖常纪念馆”北部圈着的空地,就是计划中复建“广济王祠”的用地。数部《光州志》中都有这样类似的记载:宋孝宗加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命有司春秋祀之。时转星移,而今,在陈元光的出生地,光州的弋阳古城,“广济王祠”或将复建了。

基督新教牧师楼——

“万寿宮”北面,城关镇院内,有一幢西式洋楼,俗称“牧师楼”。是1899年在南湖北岸立足的基督教内地会留下的,由内地会英国牧师梅森兴建。该楼历经百年,其外观、以及内部主体结构,包括地上两层及地下室均保存完好,其木地板、室内扶梯、壁炉、烟囱等俱存。该楼解放后一直由城关镇政府使用,后落实宗教政策,交还给了基督教会。

史料记载,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光州内地会亦不能幸免,光州也因此被录入《辛丑条约》附件八。事后,光州內地会拒绝了来自官府的赔偿,并呈请河南巡抚免除《辛丑条约》附件八中惩罚性条款,最终获得清政府同意,化解了来自民众的敌视,最终融入光州,融入南湖周边市井生活之中。

三义观及铁旗杆——

南湖北岸道教三义观建于1701年,该观坐北面南,观内大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塑像。现存有山门、大殿、二殿、三殿,以及东西两边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总占地面积四千余平方,足已让人窥见此处古建筑当年宏大的规模。

三义观前的铁旗杆建于1809年。采取的是分段浇铸,逐层热处理加高的方法铸造。那直径二十八公分的旗杆周身盘恒着一对摇头摆尾、张牙舞爪的巨龙。一鳞一甲、一爪一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丽日蓝天之时,巨龙披金溢彩,光焰灼灼,展须抖鳞,似乘风远翔;至若风雨之际,雨助龙兴,风助龙威,巨龙更是精神抖擞,若不是偌大的旗杆相缠,大有凌空而去之势。

铁旗杆龙凤之下,虎头莲花衔着一副铁铸对联:“铁杆颂德高千尺、铜柱表诚燦九霄。”主人立杆之意,溢于言表。




南湖,五教共睦之地—— 

三义观面对的就是南湖。

曾经的南湖是光州的风景名胜之一,界湖为堤,中有小桥,以通水流,就中小阜,别建湖心水亭;湖中荷叶甜甜,绿益红英,弥满湖洲,清露朝浥,香风袭人;南湖南岸的观音阁与北岸水月、三义诸观遥相对峙,朱栏交映,湖之形胜蔚然。《光州志》记载:“南湖旧名官湖,以其在南城之南,又名为南湖。径围二百亩,中有直塍一。塍之左右,又分为东、西两湖,有楼阁台榭,错峙于湖之南北。旁岸杂植桐柳,当烟雨蒙空时,树色皆在有无隐见间。”

南湖周边不仅是五大宗教汇集之地,彰显了光州文化中包容与开放的胸襟,同时南湖周边也是多家知名商会会馆所在地,是商业繁华之地。在古光州,南湖北岸的“南国西天”就是非常有名气的商业街。清时,在南湖北岸还创建有供文人士子们读书的“弋阳书院”,内藏各种经书,供好学而无力买书的文人到馆内借读、查阅、抄录。南湖周边还是光州市民的游乐之地,当时光州人喜作南湖之游。明清两代,寺庙多附建演乐台和戏楼,上自达官显贵,下及庶民百姓,莫不乐其享受。南湖北岸有“万寿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改为“新生舞台”,盛极一时。闲暇时,光州市民伫立在南湖埂上,欣赏红白荷花分列东西两湖而不混杂,乘小船穿行于红花绿叶丛中,碧水清漪,阵阵微风送来荷花幽番,沁人肺腑,若遇烟雨濛空之时,树色皆在有无隐见间,充满诗情画意。




南海观音禅寺——

过了土堤,迎面的就是享誉一方的“南海观音禅寺”。

佛教于唐末宋初传入潢川,明清时为潢川佛教蓬勃发展期,民国最盛,现在的热度也是不减。

史载南海观音禅寺是康熙年间光州知州刘学礼所建。该庙门朝北,观音面北端坐,与其他面南神像不同,左右有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头。”据说刘学礼1708年任光州知州期间,曾“役于西藏,历时两载”,历尽艰险,生命几濒危难,辛遇人相助,才免于难,1721年返职光州后,即建庙南湖南岸,供奉观音大士,称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可惜的是,落实宗教政策后改建的“小南海”已失去原有的味道。





清真(南)寺——

据传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的一支回纥兵,在潢川南湖南岸(今回回营)落户,信奉伊斯兰教,该教也随之传入。潢川历史上有东、西、南、北四个清真寺:北寺又名“清真大寺”,建于元,在今南湖北岸一小处,因李自成“九洗光州”被毁,后为官府收购,兴建了弋阳书院;东寺是回族大商人刘起汉上辈于清康熙年间捐修,位于现九龙饭店附近,后因南寺兴起而被废;西寺系光州生员赵楫于清顺治戊子年(1648年)捐修,位于小潢河南岸,因“小潢河沿岸治理工程”而拆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仅存的清真寺在历史上被称为清真南寺。

清真南寺古建筑群,坐落于南湖西南侧,系清举人马佩玖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捐修。据介绍,南寺目前是信阳市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主要建筑群座西面东,两层门楼,两进院子,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为大门楼3间,二门楼3间,正殿5间,讲经堂5间,沐浴房5间。其特别之处在于,该建筑群除了门楼是阿拉伯风格的建筑,门内的清真寺是灰砖院落,雕花木窗,黑瓦尖顶,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这也是潢川清真寺有别于其它清真寺的地方,是中西宗教文化的结晶。整个寺院被一条宽宽的水道环围,形成自己独立的区域,这是明清间潢川特有的水围子建筑格局。

在清真寺的北面,另有阿訇住宅一座,住宅西保存一棵千年古柏,它婀娜多姿,苍翠欲滴,根悬于堆土之上,一枝两叶,枝竿交辍,犹如“龙凤呈祥”一般,俗称“龙凤柏”,被百姓喻为神树。

天主教堂——

天主教1844年开始在光州传播。1873年,天主教堂在南湖东南开始兴建,现在该教堂主体结构都是当时留下的。1937年,教堂东北又修建了一栋宿舍楼,人称“洋楼”,共三层,每层七间,底层为存放食品的地下室和防空洞。潢川自建立天主教分支机构始,一直都是豫东南乃至豫南的天主教传播中心。




磨盘街——

由南湖至小南门一段长约150米的街道叫磨盘街,据说当时整修这条路的材料是用征收来的磨盘而得名。后经多次整修,磨盘已埋在了地面之下。




过去的并没有过去,未来一定很美好——

穿过弋阳古城,我们来到了车水马龙的迎宾路。事实上,我们只是走了一条线而已,没有转到的老街老宅更多。

南城从始建弋阳城至今,历经近两千年的发展,虽然很多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依然有大量明清建筑遗风的存在,依然是目前中原地区特别是信阳市少有、保存相对完整的古街古城社区。

在南湖周边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呈现出的五教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景象,也成为我们特有的文化符号,彰显了光州文化中包容的胸襟与开放的传统。这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文化现象。

熟悉的古城,熟悉的老街,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都是那么的亲切。当年的人流攒动,巷子深处一阵阵悠扬的吆喝声、叫卖声,都是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温馨的童年记忆,都是我们心中永远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




爱我所爱
  
  • 开锁电话7个3
商家实名认证商家实名认证
  • 发表于:2022/4/25 18:35:08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神速开锁电话3333333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