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与官渡中学的风雨情缘

  • 人间一佛陀
楼主回复
  • 阅读:15165
  • 回复:12
  • 发表于:2015/1/4 17:38:52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官渡中学珍贵资料

          

――写在官渡中学50华诞寿夭之时

    壮哉!官渡中学,从诞生到今天,已渡过了50个壮丽的春秋;伟哉!官渡中学,在短暂的征途上,却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惜哉!官渡中学,在新世纪盛会到来之时,而隐名遁形,不知所终。是时也?运也?还是命也?都是,又都不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我却常相思之,思其兴衰存亡之根源;长相忆之,忆其陈年人事之再现。虽时空遥远,世事沧桑,那些可爱的人,可心的物,可歌的事,却都历历在目,令人记忆犹新,引人津津乐道,发人陶醉深省,使人感慨万千。





    潢川官渡中学,始建于1956年。它是当时全县除城关潢师、潢高、一中、二中以外的四所农村初级中学(双柳中学、官渡中学、卜集中学、来龙中学)之一。是当时一所名校。其诞生之初,生源广泛,涵盖了黄岗公社、伞陂公社、桃林公社、张集公社四个主要学区,此外,还有传店公社的经坊寺一带、上油岗公社的尤庙一带和潢川城关东郊一带,甚至远来固始、息县、新蔡等地,百里负籍求学者,不胜枚举,被誉之为潢川县一颗东方明珠。直到文革后期,即1969年复课后,各公社纷纷建立起全日制中学,官渡中学也由初级中学扩建为完全中学。因当时官渡中学教学设备较齐全,制度较完善,师资力量较雄厚,食宿生活条件较优越,而生源优势仍是咄咄逼人,如水之就下,溪之入川,汇集于此。高中部更是红红火火,始终与双柳中学并驾齐驱。

    该校在创建与发展的进程中,一批政治素质较高的、有开拓创业精神的优秀教育领导者,被县委、教育局分别派来该校负责主持全面工作和教务工作。先后有:孟庆红、佟保先、高启新、晏季庭、崔积中、毕鼎华、蔡芳初、高仰先、蒋崇槐、罗靖华、高敬先、赵方修、张乐善、张明堂、沈国松、李国治、李贺新、赵文昌等,他们承先启后,披肝沥胆,尽职敬业,为该校的诞生、壮大和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批批优秀的老中青教师,陆续被县教育局调来该校担任各科教学工作或班主任工作。青年人多系科班出身,血气方刚,热情洋溢,进取心强,肯于钻研,勇于拼搏,能跟学生打成一片;中老年教师,资历深长,学贯古今,恭谨勤恳,各有所长,教学有方,经验丰富。这一大群体教师是:杨瑞洲、闫恩普、胡训成、林秀芝、殷明文、姚传珍、曾繁英、李应庚、赵安仁、李德隆、李长龙、陈有功、万素珍、沈景芳、潘大陆、龚成寿、施耀华、邓运友、胡立顺、程瑞琴、江培霞、胡佩武、王国君、陈星驰、郑中良、梁声科、王恩琰、刘振会、袁普化、胡  俊、刘焕贤、张秀清、代大觉、冯长平、张乃骥、李健民、汪道淑、胡清海、李兴中、吴新华、杨超凡、王克坚、高尚贤、谷幼军、许亚莉、阚登基、陈良图、陈光杰、董进才、李志明等,他们继往开来,攻关夺隘,不厌不倦,呕心沥血,为培养和造就祖国四化建设人才和科技精英,做出了卓越而可贵的贡献;一批批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后勤总务人员:赵国喜、柏统林、王涌泉、张作池、崔国康、卢祖诰、刘海银、郑金堂、董文彩、黄光国、余有恒、谭子惠以及校医万国富等,他们都为该校师生的教学稳定、生活需求,食宿安全和身体健康,创造了优裕的条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有不少在此多年、辛苦工作的炊事班工友同志:张本福、刘志洲、王安邦、易    、马德义、贺升华、小丁以及电工严庭杰、李明学等,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都能努力做到起早贪黑,尽职尽责,耐心服务,不谋私利;在称粮保管,粗粮细作,精打细算,卫生安全,发电照明,拉水抽水,开水供应各方面,都能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认真操作,保证了师生吃饱吃省吃得卫生。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志同道合、团结战斗、无往不胜的坚强集体。我同这些曾经和我甘苦与共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平时相处,亲密无间,情深谊重,彼此无猜。虽然,在文革期间,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这是整个政治气候侵袭使然也,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闹剧、丑剧和悲剧,它几乎伤了上一代人,毁了下一代人;也考验锻炼了老一代人,教训唤醒了下一代人。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历史的伤疤已经痊愈,大可不必再为此萦萦于心,耿耿于怀了。现在需要的是,要继承革命长征精神,排除一切干扰和左顾右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进!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仍十分怀念我的同事同仁和校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印我于脑,铭我于心。可是,他们(包括我在内)却都早已全部调离该校,各奔前程,各得其所;天涯海角,难得一见。现在大多数都已须发颁白,退休在家,安享晚年,行动不便,见面日稀;少数已溘然长逝,与世人阴阳两界。现在唯一留守在该校院内的、与该校休戚相伴半个世纪的老校工张本福,仍精神矍烁,体格尚佳。他是官渡中学盛衰存亡的最直接、最亲历的见证人。我在这里祝愿他晚年平安幸福。

    我是1961年夏,从东北沈阳调回原籍后,被县教育局调任该校主抓教学工作的。后由教导主任擢任副校长、副书记。谁料一干就是20年(其中调到桃林公社创建桃林完中2年)。我刚到官中时,才29岁。可以说,我的闪光青春和金色年华,基本上都是在官渡中学度过的;我的德才施展和心力奉献,都是在这里挥洒和成就的。

     官渡中学在初创时期,也曾经历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运动、反右运动、批林整风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教师大下放运动以及学农、支农活动等政治洗礼,其教育教学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例如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反右倾翻案风学朝阳、迈大步等。但是,多数的领导、教师们,在复课闹革命以后,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在各派政治力量的夹缝中,为学校寻求生存和发展,基本上能够把握住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以学为主的办学方针,使得该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艰难到畅通,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步步为营,稳健前行,合理发展。

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师生能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认真学习雷锋精神,并且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在面向农村,服务农业活动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官中时期,我们十分注重在政治上,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学习毛著,学习雷锋;在业务上,为了学农支农,除了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各科课程(包括体音美课程)以外,根据三年自然灾害后,农村的实际需求,我们还增开了四门课,即《农业常识课》、《珠算会计课》、《农村应用文课》和《毛笔习字课》;此外,还开办了耕读班,招收附近生产大队40多名失学青年进校速成学习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组织我校住宿生,到学校附近各个生产队开办扫盲班,教助中青年社员,利用晚间学习老三篇、速成识字、教学算术、打算盘、唱歌等,并且,坚持四季常青,颇受社队广大干群的欢迎和称道。

1964年官渡中学被评为信阳地区先进教育集体,我本人被授予地区学习毛著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当年,省教育厅在河南尉氏三中举办一个月的名校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地区只分2个名额(信高和官中),赵方修同志受学校委托,光荣参加,受到省教育厅厅长王锡璋的赞扬。官中红杏出墙,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和各方面人士的赏识:地区专员刘文树曾来该校蹲点示范一个月;县委宣传部长杨天润、教育局长袁怀志、地区教育局长顾经海、省教育厅长王锡璋以及中央教育部部长何伟、陪同人员有省委组织部长宋玉玺、地委书记赵定远等领导同志,都曾分别来该校视察指导。这些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几乎名噪一时,声闻遐迩。时任潢高校长刑大地、一中校长李恒生和主任高叔先、二中校长曾浪等知名人士,曾相约前来该校座谈取经,还招徕广西等地一批客人前来该校参观访问。

    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官渡中学众望所归,始终高擎高中龙头不放,把德育挂帅、智育领先、体美劳军全面发展,作为本校的办学宗旨。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师生迎着教育的春天,一路龙腾虎跃,不懈不怠,不折不挠,争分夺秒,教学相长,颇获丰收。连续三届高考都夺得了骄人的成绩。以致官中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遍布祖国四面八方:从军的、从政的、从教的、从医的、务工、务农、经商的,或搞专业科研的,各行各业出类拔萃,屡建奇勋者大有人在。他们成为国家四化建设的重要栋梁和坚强基石。在他们之中,还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佼佼者、优秀的教师代大觉、吴新华、李兴中、董进才;毕业学生中有:李军、张玉琴、杨金学、钟昌福、罗方友、陈国洲、冯刚、朱耀斌、范诗鸣、杨文明、刘启贵、王少全、胡家谷、张士林、张建利、仇登峰、张政治、宋杰文、刘建平、杨锦珍、袁敬珍、袁其霞、赵玉琴、陈春、高华强、付保科、刘金华、刘金明、殷有堂、张国杰、肖保国、宿武军、李开才、冯明军、冯忠保、石泰山、谢天学、胡献军、龚国军、徐贵友、王新民、周兴武、任举成、苏建国、程守服、冯彦斌、冯彦霞、赵玉丽等一代精英,先后被提拔到上级党、政、军、教、商、医等重要部门,委以重任,或金鸡独立,另辟蹊径,各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展雄才,大放光华,励精图治,建功立业,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和平,作出了突出而卓越的奉献。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六十年代初期毕业生邬恩珍,由于其能够安心农村,积极劳动,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被中央记者所采访,其动人事迹刊载于《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继之,她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表彰和奖励,一时反响很大。官中曾特邀她回到母校作报告,师生情绪浓烈,很受启发。上述一切,都在官中短暂的校史上,留下了一页页不朽的业绩,也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到了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由于官渡中学校址偏狭,不在乡府中心,没有发展空间,办学优势逐渐转移到乡府教育中心黄岗中学;加之城乡教育条件差距越拉越大,学生追逐名校名师之风盛行,相形之下,官中愈加显得陈旧落后。尤为重要的是,最后的20年,除了天时地利条件的变化以外,而人事的变迁,则是根本的原因:上述那些知名的领导和教师,都已不复在位。因此,原本热气腾腾的官渡中学,日趋冷落走低。终于高中停办了,初中也一蹶不振,鸟去巢空,失去生机。当然,也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真是不巧,新盖教楼未过几年,竟然楼廊倾斜,经专家测定为危楼。黄岗乡党委、政府,为了扶植挽救该校,使之立于不败之地,也确实煞费苦心:2003年1月4日,乡领导人在该校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校友联谊会。到会的原校往届毕业学子和部分教师们,纷纷远途来归母校,参加会议,慷慨解囊相助。我在会上,还赋诗一首。其中有几句:弘德母校雄风振,解囊青史美名传。大厦微恙众力扶,造极登峰看大千。很可惜,人们的殷切善良美好的愿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谁也无力回天了!(全诗《情系官渡中学》附后)

    二十年的官中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我对它情有独钟,每常梦绕神迁。1981年秋,我从该校调进城关东风中学(即东关中学,后更名为潢川四中)时,所有文牍资料,都移交于官中负责人,现在不知珍藏于何处?所幸在我的书夹中,尚有几份校史资料和部分名册,翻检出来,温而习之,愈觉亲切,倍觉珍贵,遂决意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其目的,一是为纪念官中寿诞50周年;二是表达对原官中领导和师生员工们的怀念之情;三是让后人了解官中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四是让世人知道原官中的人们是用怎样的思想、方法、作风和精神,来管理,来工作,来学习和精心安排生活的!

    往事如诗,岁月如歌。悠悠匆匆四十年,恍如昨天;当年的景象,经常浮在眼前。我好像又回到了我心驰神往的故校,与师生一起学习毛著;与师生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与师生一起创办《向雷锋同志学习》校报和黑板报;与师生早起一道在操场或大路上跑操;与师生一起下队宣传、劳动和为贫下中农、五保户送温暖,做好事;与师生一起勤工俭学,开垦农田,种收粮食,植树造林;与师生一起研究探讨作文教学改革途径。我还写了《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一文,投稿刊登于1964年7月号《人民教育》杂志上,获得稿费64元,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学校图书室,购买明清小说等书籍;还在兼教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写了一些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下水作文,如《三换床位》和《用雷锋精神塑造一代新人》等。我觉得我那时的生活过的非常紧张、充实、惬意而乐观。

    常相思,长相忆。我仿佛又看到了连周日同学们返校,肩挑手提米袋和菜罐时的情景;看到了同学们拿着餐票排队买饭、席地而食时的情景;看到了同学们课外活动,成群结队到大河洗衣服,或到河边端沙回来铺扫清洁区时的情景;看到了同学们在节日晚上,以班为单位,搬着凳子集合于大操场观看露天电影时的情景。我仿佛耳边又听到,教室内传出集体朗诵毛主席《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读书声;清晨听到同学们出操时所唱的: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那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歌声;夕阳西下,听到同学们下乡宣传或支农归来时所唱的: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那种精神抖擞、雄壮有力的歌声;听到同学们进城参观农机厂、棉纺厂时,齐声背诵《毛主席最高最新指示》: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仿佛还听到耕读班的同学们,下队扫盲,深夜返家时所唱的歌曲:黑格洞洞的天上出呀么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写了字,放光明,要把道理说分明:庄户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咱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变成了当家人,睁眼瞎子怎能行,嗯哎嗨哎嗨吆,学习文化最呀当紧来么嗯嗨吆!这些年来,我们学校的这些想法、说法和作法,早已时过境迁,是耶?非耶?不必再去品头论足了。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我就不为之缠绵悱恻、费神揣度了。

但是,最要紧的是:对官渡中学的常相思,长相忆,我感到其乐无穷。我好像是返老还童、年轻了许多。这对我自己的心理也许是一种慰藉: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使我筋强骨壮,思路清晰。至今,我无怨无悔,无愧无憾,也许这对我更有利于颐养天年,健康长寿吧!

官中精神永存!

                                原官渡中学、现县教育局教研室退休老者 高敬先

                                                            
                                                                        作于2007年5月25日
  
  • 悦动人生
  • 发表于:2015/1/4 19:38:10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向教育老前辈们敬礼!
来自手机版
(1)
(0)
  
  • 人间一佛陀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4 20:25:57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白露河畔,官渡中学,人杰地灵,可喈可叹,仕商辈出,风水宝地也!
  
  • 坐看天上的云
  • 发表于:2015/1/4 22:39:52
  • 来自:河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敬仰高老师,缅怀高老师!
  
  • excel
  • 发表于:2015/1/5 6:54:23
  • 来自:河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官渡中学确实是所名校,人才辈出。读老先生文章更详细了解学校的来龙去脉,感受到老先生对昔日学校那些人那些事的怀念之情。同时老先生对工作的热爱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也是值得我等学习的。
来自手机版
(0)
(0)
权力不是民选,怎么会为民,靠道德,笑话。权力不受约束,怎会不欺民,靠品德,屁话。权力不受监督,怎么会不贪,靠人格,空话。权力不能问责,怎么会负责,靠人品,鬼话。权力不许反抗,怎会不犯错,靠明君,愚昧。
  • ntw
  • 发表于:2015/2/8 18:18:47
  • 来自:河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往事依稀少年梦,人生蹉跎泪流时;梧桐枝上看黄昏,最是得意官中事。——————————————思恋昔日同窗好友和恩师!
[此贴被ntw于2015-2-8 18:43:44编辑过]
  • 释迦小牟尼
  • 发表于:2015/5/10 17:01:50
  • 来自:河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来自手机版
(0)
(0)
  • guest14872489
  • 发表于:2015/10/3 15:40:58
  • 来自:河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当官的忙着升官,经商的忙着赚钱,谁去管母校死活。
  • 荒芜梦话
论坛离任版主论坛知名会员
  • 发表于:2015/10/3 16:18:51
  • 来自:河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不会忘记的,难得的珍贵资料,全文章已转自博客收藏。
上茶。
  • 落叶归根
  • 发表于:2015/11/5 1:12:57
  • 来自:广东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先生辛苦了,听过你的大名啊,我家就是官渡的,也是官渡中学毕业的,以前也听我父亲说过“官中”的辉煌,没想到有你说的那么辉煌,可惜现在真的很落寞了。
  • 乡愁
  • 发表于:2016/6/14 10:16:34
  • 来自:安徽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代    能怀念的东西太多了     90  00后   是没有这种体会   等他们老了  回忆的东西不多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