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光州漫忆:潢川金桂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9088
  • 回复:11
  • 发表于:2017/3/12 15:06:18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光州漫忆:潢川金桂

杨 峰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位于亚热带北部,是热带花木北移和温带花木南迁的适生地。潢川金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木犀花,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乾隆《光州志》卷二十八《食货志(下)》记载:“木之属 有桂,一名木樨花有红、白、黄种”。


一、潢川金桂的传说



在潢川的民间传说中,有一篇和花乡卜塔集有关的传说:


潢川卜塔集是中外闻名的豫南花乡,这里的各种花卉,多年来,畅销国内,远销国外。尤其是这里的桂花,历史上好多朝代都指名要它进贡宫廷,成为名贵的皇家花卉。关于卜塔集花乡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哩。

古时候,卜塔集头有座砖塔。砖塔傍倚小潢河,金壁辉煌,耸入云端,气势恢弘,蔚为壮观。特别是朝霞夕阳,塔影倒映河中,风景最好看。卜塔集的地名就是袭用塔名而来的。

传说,有一天,天上的百花仙女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路过此地,立即被这儿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她降下云朵,登上卜塔,举目四望,只见小潢河象条碧绿的绸带,绕着卜塔流过,河里,白帆点点,渔歌互答;岸边,杨柳依依,牧童横笛,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日图。百花仙女看着看着,不禁沉醉在这动人的景色里,不知不觉耽误了好一会功夫,她抬头一看,见天色不早,慌快驾起祥云,赶路去了。

百花仙女一路紧走,赶到王母娘娘住的瑶池,总算没误蟠桃会。她一落座,就忙去掏身上的罗帕,擦脸上的汗,哪知,罗帕不见了。她恍恍惚惚记得自己在卜塔集游玩时,曾用罗帕擦过汗,莫不是刚才匆匆忙忙,将罗帕丢落在塔上了?这罗帕是仙家之物,若丢失了可不是小事,万一被凡间人捡到,更不得了。想到这,她的脸吓的咯白,坐立不安,想走,又不敢走。这情景叫王母娘娘看见了,就唤她过去问个究竟。百花仙女不敢隐瞒,只好如实禀告。王母娘娘听罢,大发雷霆,严厉斥责百花仙女不该贪图玩耍,说:罗帕是你怀中之物,若被女人捡去了,找回来还可罢了,若被男人捡去,你就得嫁给那个男人,不然,玉皇大帝就按照天规,连降十二大灾于凡间。”百花仙女眼里噙着泪连连点头称是,当下告别王母娘娘,下凡寻找罗帕去了。

百花仙女的罗帕果然被一个男人捡去了,他姓吴,叫吴大,从小死了爹娘,孤苦零丁,田无一垄,地无一墒,靠给人打短工度日,住在一间破草棚里,四十多岁了,也没讨上媳妇。百花仙女找到他,见他长得又黑又瘦又老又丑,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向他讨回罗帕,扭头回天宫去了。走到南天门,遇上从蟠桃会回来的嫦娥。嫦娥关心地询问罗帕的下落,百花仙女一五一十的照实直说,嫦娥叹口气说:“你这么漂亮的人儿,是不该嫁给那么个丑汉子。不过,这下凡间就要遭难啦。”嫦娥的话,震动了百花仙女的心,她想,丢落罗帕本是自己的过错,怎能叫凡间的百姓为此无辜遭殃呢?想到这里,她改变了主意,决定嫁给吴大。嫦娥上前对她深深施了一礼,说:“好妹妹,我替凡间的黎民百姓谢谢你了。”说完,转身回月宫折了一枝桂花,送给百花仙女,留作纪念。

吴大一文钱没花,凭空娶来个如花似玉的仙女,高兴的嘴巴咧得象个大喇叭。百花仙女却是另外一幅样子,心里一点高兴的味儿也没得,整天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加上她从没食过人间烟火,人间的生活过不惯,吃不好,睡不宁,没几天就病倒了。这下可把吴大急坏了,他冒着瓢泼大雨,连夜跑了几十里路,从城里拣回草药,熬好汤,撑着百花仙女的头,一口一口地喂药,又想着法子做些好吃的饭菜给百花仙女吃。一连几天,吴大白里黑里守候在床前,小心地侍候着百花仙女,饿了,煮些野菜吃;瞌睡了,靠在床腿打个盹,累得再很,也没半句怨言。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百花仙女看吴大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对他的态度有了转变,开始喜欢上他,愿意和他过上一家人。百花仙女本来害的是心病,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她的病也就好了。第二天夜里,百花仙女等吴大睡着了,悄悄地起身下床,驾起五朵祥云飞到大别山的金刚台,在那里采到一棵千年的灵芝草,带回家来,炖了一罐汤,推醒吴大,叫他喝下。吴大喝了,立即变成了一个白干白净一高二大的小伙子。百花仙女把嫦娥送的桂枝栽在门口,又把种花的手艺教给吴大,打那以后,小两口和和美美过日子,生下一双儿女,靠着种花养家糊口。由于吴大两口栽的是月宫里的桂花,花香四溢,名扬四方。所以,买家很多。吴大卖花得到发家致富。

过了几十年,吴大寿终正寝。她一死,百花仙女劫数也满,被王母娘娘召回天界。不过,她的一双儿女和她带下凡的月宫的桂花,都留在了凡间,她传授的种花手艺,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虽然那座卜塔早就连一块砖瓦也找不到了,可是百花仙女和吴大的后人吴姓人家仍是卜塔集的大户,种花手艺更是传遍卜塔集的家家户户。

这可不得了,原来潢川金桂竟来源于月宫中的那棵桂花树!事实上,在潢川桂花遍地的不只是这城东南的卜塔集乡。在城西北,也就是现在黄国故城遗址西北,有一延绵数十公里的丘岭,自古就大面积种植桂花,每逢金秋,桂花盛开,香飘百里,因此得名叫:“桂花岭”。

“桂花岭”亦有和桂花相关的传说。这个可见潢川摄影家张卫星的《潢川金桂花传奇》一文: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园艺场有两个地名:一曰桂花岭,一曰桂花柳;两种传说,所谓南北之说。

先谈谈南方之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神西王金母的七仙女们经常下凡到人间嬉戏玩耍;一天金圣母吩咐七仙女儿们把天宫的百花种子撒向人间,仙女们齐声应“诺”!一个个花神争先恐后地飘飘然,腾云驾雾,上下飞舞择其风水宝地……首先,五仙女们以天宫神门“∩”字型定位撒下,女神们天工开物,神啦!尔后,此地就变成了黄国的国都了,人们就将“∩”字造型内定为国都的都城,古黄国就此诞生了。另两位仙女顺着城堡两道岭将金桂花的种子撒下……物华天宝,仙女散花,桂花飘香万里,地久天长,天人合一,桂花岭自然就成了人们赞美的专用地名啦!黄国要塞的“∩”字型口区域,便称之为堡子口;至今地图上还保留着这两个古今地名——潢川县隆古乡堡子口、桂花岭。

再谈一谈北方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地处黄国、息国边界——堡子口淮河两岸战事连年,地域纷争不断,闹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弄的息侯王束手无策;求助于楚国,楚王闻之,顿生计谋,想起了身边的美人——桃花夫人,曰:“夫人,汝息人也,百姓们扬言,汝为国为民,屈从于我,三年不语,今特派汝孝忠国民——家乡父老,平息黄国、息国边界土地之纷争兮!”翌年,春和景明,文夫人(桃花夫人)携文武百官跋山涉水——翻过一座座山,走一道道岭,浩浩荡荡地奔赴息、黄国边界的淮河畔考察;她登临弋山远眺,在浮光山淮水之滨的南环息、黄国的堡子口两道岭上驻足,邀来息、黄国的臣民,询问,征得意见。息人曰:“我们先人世代渡河在堡子口丘岭上劳作,到如今……此地我们息人开垦也!”黄国人曰:“我们黄国人开天辟地以来就在这淮河畔两道岭上狩猎、耕耘、以淮河为誌,上帝安排,界线分明,你们息人跨河而耕,明明白白是为了扩充地盘,侵占我们!今日两道岭,我们已让给你们淮河畔一道岭啦!

熙熙攘攘,呼叫不停,争执不分上下……文夫人垂眉低目,沉思良久,胸有成竹地将左头饰上玉佩桃花枝取下,在羽巾上划下以淮河为界的息、黄两国边界图;顺手又将头饰上的右佩金桂花枝取下,插在堡子口两道岭上的一棵老柳树上为标志物,就此定局!“以花为媒矣!”黄国百姓当场为之动容,齐声呼喊:文夫人,桃花夫人,洵美也!从此终结了息、黄两国淮河堡子口边民的土地界线纷争,至今当地民众流传着“人敬一尺、还尔一丈”的俗语;桃花夫人以“花为媒”的故事,震撼了此地。说来也奇,她插在老柳树上的金桂枝在此不久就生根、开花、结果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枝开花散,种子随风而去,洒满了整个黄国大地,精卫鸟闻之,将其撒遍了神州大地,报喜鸟闻讯以此传遍了中国。从此黄国的堡子口两道岭又多了个闻名遐耳的美名——桂花柳;桂花柳下的村舍又多了一个桂花村(今潢川桂花岭园艺场);这就是北方之说,潢川桂花柳的来历。
爱我所爱
  
  • 种地的
  • 发表于:2017/3/12 18:03:41
  • 来自:河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上图





xiaofeng0280
2017-03-13 09:40:42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