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阅读:20989
  • 回复:32
  • 发表于:2017/10/5 20:21:15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

(初稿 第一篇)

 

 



 

一、引子



 

自从2016年潢川县政协对陈元光祖籍地问题提出“正本清源”以来,我们在考察现有的史料,以及与闽地学者、文史爱好者们民间的交流中发现,发生在唐初的陈元光率领来自中原光州的八十七姓近万名将士,赴闽平乱,绝非是一次偶然。

考察潢川的地理、历史与文化,我们可以发现光州(潢川)有这么两个特点值得我们去注意:

第一,从四千年前黄国在此立国,潢川一直被北方那些以“中原”正统自居的邦国视为边陲之地,即九夷之一的“黄夷”,但在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争霸中原战争中,黄国不服,又以中原邦国自居。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随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与楚抗衡。公元前648年,终为楚所灭,黄地入楚。以中原正统自居的“黄国故地”而后又长期受到南方楚文化之浸润。

第二,我们常常引以为傲的那句“光州襟带长淮,控扼颍蔡,自古戍守重地”,在荣耀的同时,为潢川带来了无尽的、血腥的战争。顺治《光州志·户丁》中介绍:唐时光州人口198580人;经历唐末之乱后,宋时光州人口为156460人;经历了金、蒙的血腥战争后,明洪武年间光州人口锐减为14063人;明末时,光州人口恢复为84056人,但李闯九洗和满清入关屠城,顺治时,光州人(丁)只有1189人了。

这两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潢川是南北方文化交汇之地,频繁的战争又造成无数次的人口流动:战争时期原住人口外流与死亡、军事人口的进入以及和平时期外来人口迁入。

最后声明的是,本文考察的只是这其中光州与东南沿海间近三千年的交往,而非全部的人口变迁情况。同时,既然说是交往,这两地间的人口流动或迁徙,就非单向。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5 20:21:54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黄国灭国,黄地遗民南迁





说我们光州子民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南迁,必上溯到公元前648年。那时,尚未有“光州”之名,坐落在这块土地上的是黄国都城。在这一年,立国1400余年后,黄国为楚所灭,黄地入楚。破城后,楚强迁黄国遗民入楚地居住。黄国遗民以国为姓,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还有一部分被“浮诸江南,以实海滨”,于是就形成了南方诸多黄氏家族和黄洞蛮壮族的黄姓。

唐代林宝撰《元和姓篡》云:“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载:“黄氏蠃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北宋江夏黄氏族谱序中亦称:“考我黄氏,始于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阳氏曾孙陆终之后有南陆公,兄弟三人,公居其二,食邑于黄,遂因地而赐姓焉,黄地在河南汝宁府光州十二里,有黄城。”北京、湖南、山西等地出版的姓氏专著以及广东、福建、河南等地的黄氏族谱,均有类似记载。

黄姓源于黄国,根在光州(潢川)。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背井离乡,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以国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当时的南方的楚国腹地,即今之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

楚国强迁被灭国遗民南迁楚之腹地,这在随后的楚灭蔡国中亦有发生。蔡为周封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也算报了灭国之仇。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和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终为楚所灭。1966年4月,在潢川黄国故城西北500米处,出土七件蔡国铜器。铜簠上铸有“蔡公子义”,可确定为蔡公陪葬品。当时黄国已被楚灭国一百五十余年,黄国故地已属楚国内地,由此可以确定,楚灭蔡之后,强迁蔡国臣民南下,只是这次南下的地方是早已被灭国的黄国故地。这也算光州之地上发生的一次外来大规模的移民吧。只是这是由北方移居而来的蔡国遗民,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5 20:27:31
  • 来自:河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七、三国两晋中原士族入闽



 

晋武帝于公元290年卒后,宗室八王争权夺利,战争连年;晋室微弱之际,北方匈奴族刘渊、羯族石氏、鲜卑族慕容氏、氐族苻氏、羌族姚氏,相继称帝,分据中原,争战无已。后世称这一段历史为“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两乱始于晋惠帝永平元年(291),讫于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历时148年,这是华夏民族最为黑暗的时期。

晋怀帝永嘉年间是“五胡之乱”最剧烈的时期。《晋书·帝纪》记载:怀帝永嘉五年(311)二月,“石勒寇汝南”,汝南王佑奔建邺;六月,“刘曜、王弥、石勒同冠洛川”,“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此期,中原士民纷纷南渡。

关于中原士民南渡,《宋书•州郡志》中有较全面的记载。该志于扬州刺史淮南太守下记载:“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不居者各数百里。此诸县并在江北,淮南虚其地无复民户。吴平,民各还本,故复立焉”。其后,“中原乱,胡寇屡南侵,淮南民多南渡”。成帝初(326),“苏峻、祖约为乱于江淮,胡寇又大至,民南渡江者转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晋末遂割丹阳于湖县为淮南郡”。这里讲了三国时期,江淮问虽为战争之地,而民南渡未过江;南渡过江而是由晋怀帝永嘉年间“中原乱”开始的,到晋怀帝咸和年间江淮乱,“民南渡者转多”,并随之于江南侨立郡县。

《宋书•州郡志》于豫州刺史下记载:州治,“后汉(蜀汉)治谯(今安徽滁县);魏治汝南安城(今商城有安城遗址);晋平吴后,治陈国(今河南淮阳县)”。“永嘉之乱”后,豫州又侨置到江东;后又以淮西为豫州(治安城),淮东为南豫州;南豫州先后侨置到历阳(安徽和县)、宣城等地。《南齐书•州郡志》记载:豫州于晋怀帝“永嘉之乱”以后,先后侨置到谯、寿春、芜湖、邾城(湖北黄岗西北)、历阳等地。由三国及晋代豫州侨置,可见三国时期蜀汉领有豫州,说明中原士民南渡到淮南;“永嘉之乱”以后,豫州由中原中部淮阳侨置到淮南东、西,乃至于江南。由此可见,在三国至两晋的一百多年期间,中原士民南渡的过程与路线,其过程就是由黄淮到淮北,由淮北到江淮,再由江淮到江南;其主要路线是由中原到豫南(淮西)进入淮南,再由淮南下江南;而弋阳城就是豫南的中心城市。从这些官方侨置州郡可以看出中原士民南渡的路线,但实际上这个时期中原士民南渡的路线更远,范围更广,不仅进入皖境,还进入苏、浙、赣、闽等地。官方侨置州郡及县,动乱平息后还“故复立焉”,而士民侨迁到新居之地则多数不再复还。此期,中原衣冠士族入闽即是不再复还的迁徙。

《闽侯县志·杂录》引路振《九国志》说:“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闽中记》记载:“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三山志》亦记载晋代永嘉之乱,中原一带“衣冠入闽者八族”。但是,永嘉年间入闽的不止八姓,民国《建瓯县志·礼俗志》就载有:“晋永嘉末,中原丧乱,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建为闽上游,大率流寓者居多。时危京刺建州,亦率其乡族来避兵,遂以占籍”。

此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的规模是巨大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书·王导传》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么多中原人由此定居福建,在今天福建的地名上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如晋安河、晋江等等。

历史的真实,包括弋阳人在内的中原士族衣冠南渡,绝非今天被狭隘地大肆宣传的“闽人皆曰固始”的“固始人的衣冠南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被汉武帝两徙后的福建地广人稀,可以让南渡士族有立足之地;也因为汉武帝两徙闽越人在江淮间繁衍生息,这种与原住闽地间割舍不断的亲情纽带,都是这次“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的先导条件。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5 20:29:54
  • 来自:河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一篇)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gi.html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5 20:30:29
  • 来自:河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二篇)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h7.html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7 13:36:03
  • 来自:河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三篇)

杨 峰







九、唐末王潮率众入闽





寿州屠户王绪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寿州志·武备志》记载:“中和元年秋八月,寿州屠者王绪聚众五百据本州。月余复陷光州,自称将军。”《旧五代史·王潮别传》载:“黄巢犯阙,江、淮间群盗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

王绪起事是唐广明元年(880年)十月,“黄巢率农民起义军自岭南返师,流淮西攻长安。江淮间诸种势力乘时蜂起。有寿州屠者王绪与妹婿刘行全亦聚众起事,据霍丘县自为镇使。”中和元年(881年)三月,王绪占寿州,杀寿州刺史颜璋。同年九月,王绪又攻占光州。“绪获光州后,于境内召士民以广部伍。”王潮三兄弟就是这个时候加入起义军的。据《王审知德政碑》载:王潮“志尚谦恭,誉蔼乡曲,善于和众,士多归之”。王绪“闻潮名,乃召徕署为军正,使典赀粮,阅士率,颇信用之。并其二弟亦召置军中。”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寿州人王绪造反,用王潮为军正,后因避秦宗权,渡江而南,流入福建,后被其下所杀,推潮为主,建闽国。《僖宗纪》云,绪悉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以行,全为前锋,王潮兄弟从之,由此入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奉国节度使秦宗权称霸蔡州一带,自帝号,补署官吏,“恃势侵凌四境。”王绪自知自己的势力还不足以与其分庭对抗,便投靠了秦宗权求一时之平安。秦宗权封王绪为光州刺史。光启元年(885年),“秦宗权召王绪击黄巢,绪迟留不前……宗权发兵攻绪”,亦有记载为“秦宗权责租赋于光州刺史王绪,绪不能给;宗权怒,发兵击之”之说。王绪遂率众南奔。王绪军离开光州后,进军的方向十分明确,就是尽快摆脱秦宗权的追击,往南寻求发展。因为当时中原一带以及北方都是拥兵自重,势力强大的地方军阀的地盘,很难有立足之地,只有势力比较薄弱的南方,才会有一线生机。

王绪军南奔的路线:光州—江州—洪州—吉州—虔州—南康—临汀—漳浦—潮州—漳浦—泉州—沙县—泉州。王绪义军进入福建后,发展很快,“八月,绪率部至漳浦,有众数万。”因道路崎岖,筹粮困难等原因,王绪下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由此在军中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随着部队的壮大和发展,王绪忌才多疑的性格也逐渐暴露出来。“绪见将卒有勇略逾已及气质伟岸者皆杀之。”疯狂到连自己的妹婿、前军先锋刘行全也不能幸免,搞得军中人人自危。行军至南安,军中发生了政变,绪为王潮等幽禁而自杀。“卒奉潮为将军。”

王潮领军后,起义军面临着一次何去何从的重大决择。《闽中录·王潮别传》载:“王潮自南安返师,北还光州。”从现有的资料分折,确有其事。王潮义军长期奔波作战,疲于奔命,很难找到立足之地,却是事实。“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想回到熟山熟水的故土,可能更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他们决定向北进发,欲杀回河南。

此时的义军经王潮领军一改王绪“所至剽掠”的作风,军行整肃地过境泉州,给老百姓留下了十分好的印象。那时泉州的百姓正饱受刺史廖彦若贪暴的苦难。于是泉州耆老张延鲁等众奉牛酒赶到沙县请求王潮军回师泉州,救泉州百姓于水火之中。真是上天有意给了王潮义军一个立足福建的机会。于是,王潮义军顺应民心,回师围攻泉州。“潮既得泉州,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昭宗大顺二年(891年),“潮乃以从弟彦复为都统,弟审知为都监,攻福州,弥年不下”。义军颇得民心,各界捐粮筹船,劳军助战。《通鉴》云:“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诸蛮,皆以兵船助潮”。景福二年(893年)五月,“潮入福州,自称留后”。

王潮、王审知占领福州后,声威大振,“建、汀二州皆举籍听命,潮乃尽有五州地(即福、建、漳、泉、汀)。”同年十月初四,唐王朝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至此,王潮、王审知完成了对福建的统辖和治理。

唐初陈政父子奉诏入闽以及唐末王氏兄弟义军入闽,是两次声势浩大的武装大移民,其影响深远,奠定了光州作为闽台祖地的地位。不可否认王潮兄弟祖籍地为“光州固始”,但讨论唐末的这次移民,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光州固始的移民”。理由有四:

第一,寿州王绪起事,西行攻下光州,接受秦宗权管辖封为光州刺史。绪占光州数年,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绝非只有固始籍兵员。885年秦宗权发兵攻绪,绪南逃之时,亦是从光州出发的。在王绪的胁迫下,随军南迁的,亦有大批的光州民众。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记载:“唐光启元年正月,王绪、王潮率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县)人约二三万,经江西进入福建。”

第二,王家与光州关系密切。道光《开闽忠懿王氏族谱·先世考》记载:三十九传晔,“字德明,贞元(785-805)中,守定城(定城即今潢川,时为光州治所之地)宰”、“四十二传恁(闽王审知之父),字以诚,赠光州刺史,继赠太尉,累赠太师”。有关王潮五世祖王晔,《固始移民资料简编》认为,其先为固始令,后调任定城宰。如果仅仅因为王潮五世祖“晔”任职过“固始令”,就强调其固始人的身份,那么“定城宰”、“光州刺史”等任职,可以说王家与“光州”的关系更为密切。甚至王潮的妹夫亦任职“光州团练使、光州刺史”。

《武城宗圣族谱》以及汪可《唐宋光州刺史》书稿记载,曾延世生(841-923年),为曾参三十六世孙,曾隐之五子,为曾氏龙山衍派始祖。其二十岁娶王潮之妹(王审知之姐)王婉贞为室。僖宗咸通四年(864年)癸未应会试,中二甲进士,官团练使,光州刺史。曾延世率家族辅助其内弟王潮、王审知组织义军,攻打福建,剪除地方割据势力,转战福、漳、泉诸州郡。

第三,有史可查的很多部将在史志中记载均为“州人”或“光州人”。顺治《光州志·人物考·五代十国》记载:“王延嗣 州人。唐亡,梁太祖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延嗣力谏曰:‘义不帝秦,此其时也’。时强藩巨镇僭号,审知有效颦意,延嗣极谏,审知虽不乐其言,然终身不失臣节,延嗣之力也。”“詹君泽 州人,避乱迁闽,隐植德山下。尝诣闽王上书,闽王昶欲留之,君泽以诗谢之曰:‘周粟纵容 宁忍食,葛庐频顾谩劳思’”。

第四,“三王开闽”具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战乱使得光州、寿州民众在屠夫刺史王绪的胁迫下,随军南下,转战江西、广东、福建。此次南下,并不像唐初光州人陈政父子的“奉命靖边”,王绪为摆脱秦宗权的追击,往南寻求发展,这是其偶然性。

但王绪王潮却是“循迹而来”——“泉潮间”背山面海独特封闭的地理优势,对战乱连绵的光州而言,无疑就是世外桃源。而光州陈政父子祖孙六代150余年的经营,以及两地间原本就存在的宗亲关系及频繁往来,就是此次南逃的关键纽带,这是其必然性。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7 13:37:27
  • 来自:河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三篇)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i7.html
爱我所爱
  • guest4272444
  • 发表于:2017/10/7 21:21:37
  • 来自:江苏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潢川? 州治地=潢川?    除了光州志中光州的描述  虽然没有固始  但是 固始在光州之列  能否认吗?  那么问题来了 你要推翻的是 福建台湾各地的 地方志 族谱 。
xiaofeng0280
xiaofeng0280: 以史为证,以史说话。
2017-10-08 11:26:37 回复
guest4272444
guest4272444: 回复xiaofeng0280:史有多种,有天下之史,一国之史,一地之史,一家之史,一人之史。方志与正史、传记、谱牒本质属性相同,只有记载范围广狭、地位高低之异。国地之史大而化之,家人之史小而精之。 不难看出家谱人物传记充实地方志国家史 用笼统的地方志来反驳精细之言?何为? 古代交通不便大多历史都是由人物族谱个人叙事来收集整理的 做为一州的地方志不应该更依据原人物的聚居地的县志为样吗? 用笼统的地方志来和固始争取陈姓的归属 有意义吗?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2017-10-08 13:40:53 回复
xiaofeng0280
xiaofeng0280: 回复 guest4272444:无需争辩,本文的光州是包括有商城固始息县光山在内的大光州。反对狭隘的把每一次移民都说成来自“光州固始”。
2017-10-08 17:42:14 回复
guest4272444
guest4272444: 回复 xiaofeng0280:不用光州固始用什么?  光州留下来的资源 就剩下固始县名还在啊?  试问当今还有光州吗?  朝代更迭 遗留的的要保护  失去的追忆 。  你们所谓的历史? 在现代还有什么能让人记得的吗? 莫把现代当古代  没有光州固始  鬼知道光州是什么!  记住不是固始独占 是固始发扬的 你们丢了历史  到怪固始了 千古奇寃啊   光州只在原光州地理上有人认知 外人谁还记得?  外人记得就是光州固始  没有一个切入点 谁认识你光州?  
2017-10-09 17:39:44 回复
guest4272444
guest4272444: 回复 xiaofeng0280:先把黄姓搞明白吧  自己的资源不去发掘  总想着走别人手里抢现成的。 只能告诉你 别人的得不到 你的黄姓也要丢。
2017-10-09 17:42:57 回复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11 21:54:20
  • 来自:河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四篇)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mm.html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18 20:26:33
  • 来自:河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五篇)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vz.html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19 9:15:54
  • 来自:河南
  1. 2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光州与东南沿海间三千年交往史(初稿 第五篇)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vz.html
爱我所爱
  • 月儿
  • 发表于:2017/10/19 9:57:25
  • 来自:河南
  1. 2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点赞。
xiaofeng0280
xiaofeng0280: 太长了,难得看完。
2017-10-20 19:03:04 回复
  • 思钱想肉
  • 发表于:2017/10/19 11:04:26
  • 来自:河南
  1. 2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来过,没看完
  • xiaofeng0280
楼主回复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7/10/22 18:27:35
  • 来自:河南
  1. 2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州漫忆:1863年光州平贼纪略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60c.html

光州漫忆:1865年光州围城·惊魂28天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x5zc.html
爱我所爱
  • 微信是SSHY100
  • 发表于:2017/11/12 8:28:08
  • 来自:北京
  1. 2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光州是闽台祖地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