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你所推崇的快乐教育、宽松教育,恰恰会害了孩子!

  • 陈皮皮
楼主回复
  • 阅读:1874
  • 回复:1
  • 发表于:2018/7/19 22:34:03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下午3点就放学,数学课偏简单,暑期没有作业,体育活动盛行,这是我们很多人眼中的英美国家的教育。

最近几年,“宽松教育”、”“快乐教育”理念迅速的占领了家长的头脑,家长们唯恐严厉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孩子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管又管不得,说又说不得。家长的威严扫地,跟在孩子的后边陪着小心,恐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

家长说,我崇尚快乐教育,什么课外班都不给他报,不想让孩子那么累,就想让他快乐一点。

家长说,我按照快乐教育的理念教的,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因为我就想让他快乐。

家长说,孩子只要快乐就好,随便学学就行,我们又不要求他将来一定如何如何……



吧主想起一部曾经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

中国老师教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绩高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这看起来合情合理,又好像有点出其不意。

合情合理在,毕竟在很多次的大型国际比赛中,中国学生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出其不意在,我们身在国内,抱怨了很多次国内教育的种种不好,越来越多人把孩子送去国外或者是国际学校,但这个纪录片的结果好像给西式教育一击闷锤。

01

在国内,我们通常羡慕西式教育中的包容、轻松、自由自主、尊重成长的特点。觉得中国教育过于压抑孩子天性,抹杀孩子创造,只是在生产考试机器。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

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但真正在美国长期呆过,并真正了解过美国教育的人就会发现,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

比如,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

这里没有人种歧视的意思,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实西方教育选择了更加隐形的方式让社会分层看起来没有那么尖锐。

02

但是,要想进入私立学校,孩子从六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包括对家庭条件的考察),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 而像BBC纪录片中的这种公立学校中,学习压力小,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小得多。三年后,他们的收入和所处的阶层将与名校生迅速拉开。

说到底,无论英国还是美国,他们的精英教育,不是什么快乐教育、放羊式的教育,而是跟中国一样,奉行严格、刻苦的苦读教育。



所以,中国的教育和西式教育的不同,是从国情人口等多方面客观因素来决定的。他们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一个朋友在美国生活了八年,她的孩子在美国私立学校上小学四年级,每天写作业要写到晚上十点钟。也许跟中国孩子的作业内容不同,作业的设计更加精巧,但是压力和辛苦的程度是差不多的。

并不是所有在美国和英国的孩子都是在接受快乐教育。对于真正的社会栋梁来说,如果想通过教育来把他培养成最优秀的人,那么他所经历的教育本身肯定不是一个可以玩玩乐乐就能够自然而然达到的。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见得有很好的自制力,而孩子的自制力更是薄弱,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从记录片中可以看出,一定程度的强制学习,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相当大的提高。

很多看了视频的人,一些了解国内外教育的人都会对此进行反思:快乐固然重要,但学习的重要性与快乐比哪个更重要呢?

03

学习,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这毋庸赘言。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只能更努力、更辛苦地学习,不如此又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郎朗: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中,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的故事。

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说:“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

“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郎朗是被逼出来的“匠人”,其父亲的教育方法毕竟只对少数人有效。



周杰伦:感谢我***我练琴!

乐坛天王周杰伦做客《鲁豫有约》曾坦言,自己学琴是被逼的。

一开始他学的是画画,但玩性大,水平久未长进,很快便放弃了,后来他改学钢琴。

为了防止儿子重蹈覆辙,每当他练琴时,妈妈就拿着棍子站在后面,为此,一站就是五六年……

周杰伦说,要是没有妈妈当年逼,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身为父母的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厌旧”的典型。一个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欢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东西,热度很快会消失。

但学习一项技能,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坚持,孩子在学艺过程中,遇到犯懒等一些力不从心的困难时,引导孩子坚持,不放弃——这种“逼”,是帮助孩子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必修课。



蔡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蔡康永《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蔡康永的这段话在年轻人听来,会有一种自己曾经可以做却没有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在做父母的听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在孩子想放弃游泳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在孩子觉得英文困难之时,应该帮助他爱上英文,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不能只看现在,更要有远见

放任孩子容易,逼孩子却很难。

这个过程可能是“残忍”的,父母要对孩子的各项特长有所了解,有引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有帮助孩子创造学习条件的实力,更要有对孩子的信心,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们不一定要学习郎国任对郎朗的教育方式,但父母一定要有远见,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帮孩子做决定,引导孩子坚持,这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那还要父母干嘛?

最后,用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一段话结尾: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 WXIDlAId2l2Y2792
论坛管理员论坛管理员
  • 发表于:2018/7/20 12:34:51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